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郴州市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若干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6-02 20:30:53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3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郴州市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若干规定》的通知

湖南省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郴州市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若干规定》的通知

郴办发〔2008〕5号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市属以上企事业各单位:

《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郴州市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若干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5月5日  





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郴州市

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若  干  规  定



第一条 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确保奥运圣火在湖南境内的接力传递万无一失;确保湖南没有人到北京或协办城市干扰破坏奥运赛事;确保在外国政要来湘访问、境外游客来湘旅游和境外记者来湘采访的情况下,湖南不出现严重的涉外事件;确保今年在全省范围内不发生重大治安、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不要让湖南形成冲击奥运会顺利举办的热点”和“严防发生干扰破坏火炬接力和奥运赛事的事件,严防发生暴力恐怖事件,严防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严防发生规模进京非正常上访,严防发生群死群伤恶性事故,严防发生影响恶劣的涉外事件”的工作目标,确保郴州不给奥运会添乱,不给北京增压,不给国家抹黑,根据《信访条例》(国务院令第431号)、《湖南省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查究暂行办法》(湘办〔2002〕11号)、《湖南省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实施办法》(湘办〔2005〕6号)、《湖南省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湘办发〔2007〕11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自奥运圣火在国内传递之日起,至北京残奥会闭幕之日止。

第三条 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直接抓;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维护稳定工作原则。

第四条 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实行如下工作制度:

 (一)适时研判制度。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政一把手,结合工作实际,适时主持召开党政联席会或党委常委会,分析维稳形势,落实工作责任,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维护稳定工作各项措施落实。

 (二)定期排查制度。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对存在的突出不稳定因素,每半个月组织一次集中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收集汇总,分门别类建立台帐,并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市维稳办。

 (三)领导包案制度。对排查出来的突出不稳定因素,及时向有关责任部门、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进行交办,并明确化解时限。对存在到市赴省进京(包括其它奥运赛事举办城市和奥运火炬接力城市,下同)规模非正常上访苗头或群体性事件隐患的重大不稳定因素,明确县级领导包案,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进驻事发地集中开展调处化解和疏导稳控工作。

 (四)跟踪督查制度。党委、政府督查部门和维稳办、联席办、信访局安排专门力量,跟踪调度重大不稳定因素的调处化解情况,随时掌握工作动态。必要时,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到事发地进行督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 (五)接访劝返制度。凡发生2人以上进京、5人以上赴省、20人以上到市非正常上访的,所在县(市、区)或部门、单位必须明确1名县级分管领导带队,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上访地接访;凡发生5人以上进京、10人以上赴省、50人以上到市非正常上访的,所在县(市、区)或部门、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必须有1人带队,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上访地接访。

 (六)值班备勤制度。每天实行由领导带班的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非值班领导和工作人员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

第五条 北京奥运会特别防护期间,对维护稳定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 (一)发生爆炸暴力恐怖活动或打砸抢烧骚乱事件的。

 (二)群体性治安械斗事件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或民转刑案件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

 (三)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枢纽等重要警卫目标和要害部位,或聚众堵塞公共交通枢纽、交通干线、破坏公共交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

 (四)非法游行示威、集会静坐,造成重大影响的。

 (五)5人以上进京、10人以上赴省、50人以上到市非正常上访;或上访人数不多,但影响恶劣,被省级以上有关部门通报批评;或接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后,接访不及时,劝返不得力,造成上访人员在京滞留48小时以上,在长滞留36小时以上,在郴滞留24小时以上,导致影响扩大的。

 (六)到其它奥运赛事举办城市或奥运火炬接力城市上访滋事,造成不良影响的。

 (七)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认为需要实施责任追究的其它不稳定事件。

第六条 发生第五条规定情形,属群体性事件的由市维稳办牵头,属非正常上访的由市信访局牵头,属爆炸暴力恐怖活动的由市公安局牵头,属民转刑案件的由市综治办牵头,在事态平息后5日内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第七条 根据调查结果,经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信访局、市综治办、市维稳办研究并提出建议,应追究有关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纪律责任的,由市纪委监察局按程序依法依纪处理;应给予组织处理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程序依法依规处理;应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的,由市综治办按照《湖南省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实施办法》(湘办发〔2007〕11号)等规定组织实施。

第八条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维稳办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的意见

财政部


关于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的意见
财政部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会计法》的修订和发布实施,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促进会计工作更好地为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服务的重要措施。认真宣传贯彻《会计法》,是当前财政工作和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
财政部门是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根据《会计法》规定,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主要包括:(1)制定、公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督促贯彻实施;(2)监督检查各单位会计工作、会计资料情况以及会计人员、单位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行政处
罚;(3)监督检查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4)处理有关单位和个人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行为的检举事宜;(5)负责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6)对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7)
对会计工作的其他事项进行管理和指导。为履行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做好《会计法》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现对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切实加强会计监督
加强会计监督检查,是贯彻实施《会计法》,促进会计工作秩序根本好转的重要措施。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门承担监督各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认真贯彻《会计法》的有关规定,明确分工和职责,建立责任制度,切实加强会计监督。
(一)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门承担下列会计监督职责:(1)监督各单位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2)监督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3)监督各单位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4)监督各单
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备从业资格;(5)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程序是否合规,内容是否客观、公正。
财政部门履行上述会计监督职责,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会计监督制度规范。包括:具体明确监督各单位会计工作的权限、范围、方法、程序、要求、监督检查人员的组成、检查证件的设计、检查结论的出具、处理意见的落实以及行政处罚、听证和行政复议、应诉的程序等,予以制度化。
2.指导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包括;每年对会计监督的范围、重点等作出规划,以指导本地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检查了解各地区会计监督开展情况;对下一级财政部门会计监督管辖权的争议作出裁定;组织会计监督中正反典型的宣传、报道以及会计法制教育等。
3.直接组织会计监督。各级财政部门依法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情况、包括重大会计违法案件等进行监督检查。
4.会计技术鉴定。为适应会计业务处理日趋复杂的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组织专门机构或者责成有关职能机构,负责对有争议的会计业务处理是否违法违规作出技术鉴定。
5.依法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按照《会计法》规定,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对违法违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理,包括: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对单位处以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吊销会计人员资格证书等。
6.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的会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情节严重、且触犯刑律的会计违法案件,应当按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7.建立会计监督报告制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定期将组织开展的会计监督情况报告上级财政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开展会计监督的形式、范围;会计监督中发现的主要违法违规问题及处理结果;改进会计监督和管理的建议等。
(二)财政部门内部应当明确职责分工,建立会计监督责任制度
为了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职责,保证会计监督的有效开展,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应当对会计监督的具体职责作出明确分工。财政部门内部的会计监督职责分工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规范,分别落实。财政部门承担的会计监督职责,应当在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各职能机构具体组织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责成专门职能机构如会计管理或者财政监督机构统一负责会计监督协调工作。
2.管理与监督相结合。财政部门应当将会计监督与会计管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结合起来,寓监督于管理之中,实行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第一,会计管理机构会同财政法制、财政监督机构研究制定会计监督规章、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第二,会计管理机构
负责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从业资格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负责处理(包括行使行政处罚权),会同有关职能机构进行会计技术鉴定工作,配合有关职能机构开展其他会计监督工作;第三,财政监督机构负责对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开展综合检查,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抽查,
有关业务机构给予配合;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负责纠正和作出行政处罚;第四,财政法制机构负责会计监督中有关行政处罚的听证、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会计管理等机构与予配合;第五,各职能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会签财政法制机构和财政监督机构;第六,财政法制机构会同会
计管理机构组织对会计法规的清理工作。
3.突出监督重点,避免重复检查。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机构应当及时沟通会计监督情况,避免对同一单位、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工作进行重复检查。
4.建立会计监督责任制度。承担会计监督职责的各职能机构对所实施的监督检查应当出具检查结论,并对检查结论承担责任。
(三)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同开展会计监督
《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在开展会计监督中,应当主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本着与现行法律相协调、避免重复检查、突出监督重点、
转变监督职能、实行综合治理的原则,在保证财政部门对各单位会计工作普遍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种专业监督的作用。
(四)财政部门近期实施会计监督的重点
财政部门在实施对各单位会计工作全面监督的同时,应当根据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状况,突出监督检查的重点。针对当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突出问题,近期应当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监督:第一,各单位依法设账情况;第二,各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
、完整情况;第三,各单位会计工作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第四,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
二、不断健全和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修订后的《会计法》,在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记账规则、会计监督制度、会计人员管理等方面作了充实和完善,对会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根据《会计法》的有关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规、制度或者实施办法,以保证《
会计法》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财政部近期将起草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管理条例,制定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监督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等法规、制度。同时,要对现行的会计法规、制度进行清理,严格有关会计规章制度的报批和备案制度。
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会计法》关于会计制度管理权限的规定,并对本地区制定的会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对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不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要按法定程序予以废止;部分内容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相抵触的,要及时进行修订。

三、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的宏观管理
财政部门应当从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会计工作宏观管理的重要性,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应当按照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针对本地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顿会计工作
秩序、促进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切实加强对全社会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逐步实现会计工作秩序的根本好转,推动会计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树立服务观念,实行依法行政。各级财政部门在履行管理会
计工作的职责中,应当取得其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为了与《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责相适应,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会计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机构,配备和充实素质相当的干部,并明确职责和相应的责任制度,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2000年3月6日

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政〔2004〕66 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 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武汉市人民政府

二00 四年十月十四日



武汉市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和《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是指本市以非全日制、临时性或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以下简称灵活就业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 一)男性年满 16 周岁、未满 60 周岁,女性年满 16 周岁、未满 55周岁;

( 二)有本市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区城镇常住户口;

( 三)在流动就业人员缴费窗口已办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手续。

第三条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应持本人户口、身份证、已办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证明等相关资料,到居住地所在辖区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基本医疗保险登记。

第四条 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登记的灵活就业人员,以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每月按缴费基数的 6% 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地方税务部门委托邮政部门代收代缴。

第五条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建立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帐户。

第六条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满 6 个月后,从第 7个月开始按照《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享受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住院、门诊紧急抢救和在门诊治疗部分重症疾病、慢性疾病医疗保险待遇( 以下统称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其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按城镇职工标准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已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已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按城镇退休人员标准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

第七条 灵活就业人员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 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期间连续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在 2 个月以内( 含 2 个月)的,在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后,可连续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不计算中断缴费年限;

( 二)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期间连续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 2 个月以上的,视同中断缴费,从第 3 个月起停止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并从中断缴费之月起计算中断缴费年限;

( 三)中断缴费后再次参保的,可将中断缴费期间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补齐,并不计算中断缴费年限,中断缴费期间的医疗费用由本人负担;不补齐中断缴费期间欠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按本条第( 二)项规定计算中断缴费年限。

灵活就业人员再次参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满 6 个月后,从第7 个月开始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

第八条 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的,其在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后,根据累计中断缴费年限,在《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和《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治疗部分慢性疾病暂行规定》第二条规定的个人自付比例的基础上,相应增加其基本医疗保险住院、门诊紧急抢救、门诊治疗部分重症疾病和慢性疾病个人自付比例,即:累计中断缴费年限在 1 年以内( 含 1 年)的,增加 5 个百分点;累计中断缴费年限 1 年至 3 年( 含 3年)的,增加 10 个百分点;累计中断缴费年限 3 年至 5 年( 含 5 年)的,增加 15 个百分点;累计中断缴费年限在 5 年以上的,增加 20 个百分点。

第九条 灵活就业人员在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男性累计缴费年限( 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下同)满 30 年、女性满 25 年,并且实际缴费年限满 10 年的,其在领取基本养老金期间可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按《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计算办法》核定。

第十条 灵活就业人员在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男性缴费年限累计不满 30 年、女性不满 25 年,可按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使缴费年限达到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办法为:以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按缴费基数 6% 的比例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且缴费数额按每年 8% 的比例递增。补缴费用的计算公式为:一次性缴费金额 = 缴费基数 ×6% ×[(1 +8% )n-1]/8%

计算公式中“ 缴费基数”为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6% ”为缴费比例;“8% ”为每年缴费递增率;“ n”为补缴费用年限( n =30 年( 男)或 25 年( 女)- 累计缴费年限)。

第十一条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或通过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使缴费年限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但实际缴费年限不足 10 年的,应缴纳退休人员一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办法为:以灵活就业人员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 50% 为缴费基数,本人实际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减少缴费基数的 10% ;减至缴费基数的 100% ,则不再缴纳。计算公式为:

缴费金额 = 缴费基数 ×(1 -10% × n)

计算公式中“ 缴费基数”为参保人员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 50% ;“ n”为实际缴费年限。

第十二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在流动就业人员缴费窗口办理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在按下列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可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

( 一)缴费年限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缴纳退休人员一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

( 二)缴费年限未达到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按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并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缴纳退休人员一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

( 三)一次性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和缴纳退休人员一次性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缴费基数,按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手续时上一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核定。

第十三条 随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与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而中断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自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之日起或本办法施行之日起 6 个月内,按本办法规定继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以下简称续保)的,从续保缴费的次月起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超过规定时间续保的,在续保缴费满 6 个月后,从第 7 个月开始享受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灵活就业人员按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后就业,用人单位按《 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为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应按规定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灵活就业人员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可按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大额医疗保险。

第十六条 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区可参照本办法自行制定本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办法。

第十七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有计划分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