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时间:2024-07-01 00:33:1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8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35号


  现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予以公布。

                           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
                            2001年12月26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废止
           2000年底以前发布的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制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截止2000年底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的现行政府规章共306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对清理结果分期分批作出决定。对己清理完毕的第一批政府规章,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


  一、对主要内容与新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已经修改的法律、行政法规、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或者已经调整的方针政策不相适应的,以及已被新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所代替的34件政府规章,予以废止(目录见附件一)。


  二、对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经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23件政府规章,宣布失效(目录见附件二)。


  三、对1994年至2000年底以前公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中已经明令废止的19件政府规章,统一公布(目录见附件三)。
  附件一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门(34件)
  附件二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宣布失效的政府规章目录(23件)
  附件三 1994年至2000年底公布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中已明令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19件)
 
附件一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34件)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说明 1   转发区交通局、区  宁发[1977]28号    已被1991年10月30日第    农林局、银川铁路  1977年4月21日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    分局关于加强蜜              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蜂检疫工作的报告             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                         法》、1998年11月28日国务                         院令第254号发布的《国内                         交通卫生检疫条例》代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0]49号   已被2000年7月8日第九届    农作物品种区域   1980年3月2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试验试行办法               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种子法》代替 3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0]49号   已被2000年7月8日第九届    农作物品种审定   1980年3月2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试行办法                 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种子法》代替 4   关于固定草原使   宁政发[1985]52号   已被1994年12月15日自    用权若干问题的规定 1985年4月20日    治区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                         次会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                         治区草原管理条例》代替 5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5]133号  已被1998年4月29日第九    森林、林木采伐管  1985年9月29日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    理暂行规定                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森林法[修正]》、2000年1月                         29日国务院令第278号发布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实施条例》代替 6   加强现金安全管   宁政发[1986]90号   其依据已被1988年9月8    理的暂行办法    1986年7月20日    日国务院令第12号发布《现                         金管理暂行条例》明令废止 7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6]130号  其依据的1986年7月12日    国营企业招用工   1986年9月26日    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招    人实施细则                用工人暂行规定》被2001年                         10月19日国务院废止,且内                         容已被1994年7月5日全                         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2年                         7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全                         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                         机制条例》代替 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6]130号  其依据的1986年7月12日    国营企业辞退违   1986年9月26日    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辞退    纪职工实施细则              违纪职工暂行规定》已被2001                         年10月19日国务院废止 9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7]127号  已被1994年1月23日国务    农村五保工作办法  1987年12月19日    院发布的《农村五保供养工                         作条例》代替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131号  已被1999年8月13日自治    汝箕沟无烟煤开   1988年11月26日    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    采保护办法                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矿产资源管理条例》代替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54号   已被2000年国务院令第291    邮电通信线路保   1988年5月30日    号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护办法                  电信条例》、1992年4月25                         日自治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宁夏                         回族自治区保障和发展邮电                         通信条例》代替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  宁政发[1988]55号   已被2001年6月6日自治    民政府关于残疾人  1988年5月30日    区政府令第30号发布的《宁    就业及扶持发展社             夏回族自治区按比例安排残    会福利企业的规定             疾人就业规定》代替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89号   已被1997年2月20日自治    收费管理规定    1988年8月18日    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                         次会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                         治区价格管理条例》、1996年                         10月29日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的宁政发[1996]107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事业                         性收费管理规定》代替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103号  已被宁党发[1998]29号    待业职工登记管   1988年9月3日     《关于切实做好我区国有企    理暂行办法                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                         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代替 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133号  自治区政府已于1992年7    筵席税施行细则   1988年12月2日    月13日发布宁政发[1992]                         71号文件暂停征收筵席税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142号  其依据的1987年4月24日    广播电视设施保   1988年12月21日    国务院发布的《广播电视设    护条例实施细则              施保护条例》已被2000年11                         月5日国务院令第295号公                         布的《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                         例》废止 17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9]64号   已被2001年7月20日自治    节约能源管理实   1989年5月22日    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    施细则                  会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治                         区节约能源条例》代替 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9]70号   已被2000年7月8日第九    糖用甜菜种子管   1987年5月28日    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    理办法                  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种子法》代替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9]123号  其依据的1984年9月27日    乡镇、街道企业环  1989年11月19日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乡    境管理办法                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                         定》,已被2001年10月19                         日国务院明令废止 20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9]86号   已被2000年8月25日第九    专利纠纷调处办法  1989年7月22日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                         正)》、2001年6月15日国务                         院令第306号发布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                         则》代替 21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9]94号   已被2001年6月1日自治区    人民政府关于办   1989年8月24日    政府发布的宁政发[2001]58    理人大代表建议              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和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    工作的暂行规定              协提案工作的规定》代替 22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0]75号   其依据的《经济合同法》已被    公路货物运输合   1990年7月11日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    同管理办法                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废止 23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1]93号   已被1996年10月29日八届    乡村集体所有制   1991年9月18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    企业管理办法               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                         镇企业法》、1997年3月24日                         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                         四次会议通过的《宁夏回族自                         治区乡镇企业条例》代替 2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6]76号   其依据的《家畜家禽防疫条    家畜家禽防疫实   1986年5月31日    例》,已被国务院于1997年    施办法                  10月5日以国办发[1997]34                         号文件明令废止 25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2]122号  其依据的《家畜家禽防疫条    人民政府关于修   1992年12月16日    例》,已被国务院于1997年    改《宁夏回族自治             10月5日以国办发[1997]34    区家畜家禽防疫              号文件明令废止    实施办法》的通知 26  进一步贯彻落实   宁政发[1992]51号   已被1996年10月29日八    国家人防建设有   1992年5月16日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    关政策的规定               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人民防空法》代替 27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2]65号   已被自治区政府发布的宁政    全民所有制企业   1992年6月26日    发[1998]62号《自治区人    职工退休费用全              民政府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    区统筹的规定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                         施意见》代替 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2]104号  已被1999年自治区政府发    人民政府关于对   1992年10月24日    布的宁政发[1999]29号    有突出贡献科技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人员实行重奖的              重奖有功科技人员的试行办    暂行办法                 法》代替 29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3]17号   已被1997年1月2日国务    文化市场管理规定  1993年3月6日     院发布的《出版管理条例》、                         1998年12月4日自治区八届                         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                         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                         市场管理条例》代替 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3]82号   其依据的《行政复议条例》,    《行政复议条例》  1993年8月7日     已被1999年4月29日九届    实施办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复议法》废止 31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4]40号   已被1997年12月29日八届    居民基本生活必   1994年4月9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    需品和服务价格              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审实施办法               价格法》、1997年2月20日                         自治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                         十三次会议通过的《宁夏回族                         自治区价格管理条例》代替。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4]98号   已被1999年12月28日国务    医疗器械生产经   1994年8月30日    院令第276号发布的《医疗器    营管理规定                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年4                         月1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                         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                         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代替 33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5]11号   已被自治区人民政府2001    职工失业保险办法  1995年2月11日    年第77次政府常务会通过                         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失业保                         险办法》(〔2001〕第32号令)                         明令废止 3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6]61号   其依据的1994年8月18日    实施《基本农田保  1996年5月14日    国务院发布的《基本农田保    护条例》细则               护条例》已被国务院1998年                         12月27日发布的《基本农田                         保护条例》明令废止


附件二  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宣布失效的政府规章目录(23件)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说明 1   宁夏企业总工程   宁政发[1984]158号  与公司法规定的体制不相适    师条例       1984年11月2日    应,实际已经失效 2   关于切实做好医   宁政发[1986]10号   医药经营管理体制已经变    药经营和市场管   1986年1月15日    化,实际上已经失效    理的通知 3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  宁政发[1986]95号   属于计划经济高校管理体    等学校毕业生见习  1986年8月4日     制,与实际情况不符,自然失    试用暂行办法               效 4   关于专业技术人   宁政发[1987]91号   人才管理体制已经变化,实    员支援乡镇企业   1987年10月12日    际上已经失效    的暂行规定 5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7]97号   内容已经不适应实际,自然    进一步搞活城镇   1987年10月20日    失效    集体经济若干问    题的补充规定 6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7]129号  与现行商业经营体制不相符    全民所有制小型   1987年12月15日    合,自然失效    商业企业租赁经    营暂行办法 7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31号   属于计划体制高校管理模    成人高等学校学   1988年3月9日     式,与现行体制不符,自然失    生学籍管理规定              效 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46号   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自制    犬类管理规定    1988年4月28日    定以来基本没有执行 9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56号   内容已经不适应实际,自然    人民政府关于发   1988年6月4日     失效    扬艰苦朴素作风    的几项规定 10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62号   属于计划体制高校管理模    中等专业学校毕   1988年6月11日    式,与现行体制不符,自然失    业生分配调遣暂              效    行办法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108号  与现行卫生管理体制不符,    关于深化卫生改   1988年9月5日     自然失效    革的若干规定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8]39号   已与当前文化市场管理实际    营利性游乐活动   1988年3月30日    不相适应,实际上已失效    管理暂行办法 13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89]135号  与现行电影放映管理体制不    农村电影放映网   1989年12月30日    相符合,自然失效    管理规定 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0]13号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    轻纺工业行业管   1990年2月4日     效。    理暂行规定 15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0]77号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    传真机、电传机使  1990年7月17日    效。    用管理暂行规定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1]62号   与现行电影放映管理体制不    城市电影放映工   1991年5月31日    相符合,自然失效    作管理规定 17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1]102号  体制已变,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教育分级管   1991年10月20日    理暂行规定 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2]8号   国家管理体制已变,该办法    矿产和地下水勘   1992年1月20日    已不符合实际情况。    探报告审批办法 19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2]44号   体制已变,已不符合实际情    农业部门兴办经   1992年5月4日     况。    济实体暂行规定 20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2]133号  适用期已过,实际上已经失    关于禁止摊派的规定 1992年12月31日    效。 21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3]66号   与现行体制不相适应。    外商投资企业进   1993年6月22日    口设备及物资价    值鉴定暂行办法 22  关于加快发展个   宁政发[1994]12号   体制已变,已不符合实际情    体私营经济的若   1994年1月24日    况。    干规定 23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政发[1994]106号  与现行体制不相适应。    进境动物及其产   1994年9月28日    品加工,使用许可    证管理办法


附件三     1994年至2000年底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政府规章中已明令废止的政府规章目录(19件)


 序号 规章名称    发布机关及日期    废止年度     说明 1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4年  1994年8月8日自治区    治区闭路电   1988年6月10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    视管理暂行规定 宁政发[1988]59号        回族自治区有线电视管                            理规定》(宁政发                            〔1994〕85号)明令废止。 2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4年  1994年8月8日自治区    治区共用天   1988年12月8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    线电视系统   宁政发[1988]135号        回族自治区有线电视管    管理暂行规定                  理规定》(宁政发                            〔1994〕85号)明令废止。 3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4年  1994年8月30日自治区    治区流动人   1990年5月21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回    口计划生育   宁政发[1990]58号        族自治区流动人口计划    管理办法                    生育管理办法》(宁政发                            〔1994〕97号)明令废止。 4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5年  1995年2月11日自治    治区国营企   1986年9月26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    业职工待业   宁政发[1986]130号        夏回族自治区职工失业    保险实施细则                  保险办法》(宁政发                            〔1995〕11号)明令废止。 5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5年  1995年4月12日自治区    治区国营企   1988年1月3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回    业劳动争议   宁政发[1988]2号         族自治区企业劳动争议    处理实施细则                  处理实施办法》(宁政发                            〔1995〕29号)明令废止。 6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5年  1995年7月1日自治区    治区农村征   1989年3月10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    收教育事业   宁政发[1989]25号        回族自治区农村教育事    费附加暂行办法                 业费附加的征收、使用                            管理规定》(宁政发                            〔1995〕55号)明令废止。 7   关于批转《食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5年  1995年12月21日自治    盐加碘防止   1980年9月29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宁夏回    地方性甲状   宁政发[1980]139号        族自治区实施<食盐加碘    腺肿暂行办                   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    法实施细则》                  例>办法》(宁政发〔1995〕    的通知                     114号)明令废止。 8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6年  1996年1月19日自治    治区国有企   1989年3月29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    业安置富余   宁政发[1989]37号        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国    人员试行办法                  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                            定>办法》(宁政发                            〔1996〕7号)明令废止。 9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7年  1997年6月12日自治    治区进出口   1984年12月24日         区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    商品检验工   宁政办[1984]162号        25次会议通过的《宁夏    作管理办法                   回族自治区进出口商品                            检验监督管理条例》明                            令废止。 10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7年  1997年6月12日自治    治区进出口   1985年8月22日          区第7届人大常委会第    商品检验工   宁政发[1985]113号        25次会议通过的《宁夏    作监督管理规定                 回族自治区进出口商品                            检验监督管理条例》明                            令废止 11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7年  1997年8月5日自治区    治区科技人   1987年10月17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回    员继续教育   宁政发[1987]94号        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    的规定                     继续教育规定》(宁政发                            〔1997〕71号)明令废止。 12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7年  1997年10月5日自治    治区城镇暂   1990年2月5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    住人口管理   宁政发[1990]16号        夏回族自治区暂住人口    暂行规定                    管理规定》(宁政发                            〔1997〕89号)明令废止。 13  自治区人民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8年  1998年7月6日自治区    政府批转财   1986年4月4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回    政厅关于改   宁政发[1986]39号        族自治区屠宰税征收办    进屠宰税                    法》(宁政发〔1998〕48    税办法的报                   号)明令废止。    告的通知 14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8年  1998年7月6日自治区    治区屠宰税   1997年5月8日          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    征收办法    宁政发[1997]40号        回族自治区屠宰税征收                            办法》(宁政发〔1998〕48                            号)明令废止。 15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8年  1998年7月16日自治    治区农村劳   1992年5月4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夏    动力进城务   宁政发[1992]46号        回族自治区外来劳动力    工管理办法                   就业管理办法》(宁政发                            〔1998〕57号)明令废止。 16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8年  1998年9月28日自治    治区科学技   1988年4月26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    术进步奖励   宁政发[1988]44号        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    办法                      进步奖励办法》(政府令                            第2号)明令废止。 17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1999年  1999年12月8日自治    治区消防管   1995年4月21日          区人民政府发布的《宁    理处罚办法   宁政发[1995]32号        夏回族自治区消防处罚                            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2                            号)明令废止。 18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0年  根据1997年12月29    治区殡葬管   1984年6月11日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    理暂行规定   宁政发[1984]82号        政府《关于修改<宁夏回                            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                            暂行规定>等二十三件                            规章的决定》(宁政发                            〔1997〕129号)修正                            2000年12月30日宁夏                            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                            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殡葬管理办法》(政府令                            第25号)明令废止。 19  宁夏回族自   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0年  2000年12月30日宁夏    治区地名管   1987年5月19日          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    理规定     宁政发[1987]32号        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名管理办法》(政府令                            第24号)明令废止。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的通知

建科[2012]15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推动城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我部在总结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11月1日







附件下载: 1、 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jskj/201301/W020130105022340.doc


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O一二年十月
编制说明

   针对我国城镇供水水源污染、供水设施不完善、水质监测能力弱、突发污染事故频发、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围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全面实施的迫切要求,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在“十一五”期间,设置了“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主题(以下简称饮用水主题),通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初步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为适应我国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供水设施面临升级改造和扩大规模的迫切需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有关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于2012年5月25日以建城〔2012〕82号文发布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为配合《规划》实施,饮用水主题专家组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专项管理办公室的部署和要求,系统总结、凝练和吸纳了“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和示范工程实践经验,在《城镇供水设施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建科[2009]149号)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和设施的运行管理,涵盖城镇供水系统从“源头到龙头”的各主要环节,内容包括总则、技术对策、原水系统、净水工艺、特殊水处理、应急处理、供水管网、二次供水和水质监控等9章共129条。针对我国城镇供水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南》提出了系统、全面、可行的技术对策和措施,对《规划》的科学实施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指南》编制依据主要包括:《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城市供水行业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等。
   本《指南》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指南》参编单位: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邵益生 张金松 张晓健 杨 敏 尹大强张土乔 贾瑞宝 刘文君 尤作亮 乔铁军 宋兰合 高乃云 俞亭超 周长青 李 琳。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目 录

一 总 则 - 1 -
二 技术对策 - 2 -
三 原水系统 - 3 -
四 净水工艺 - 4 -
(一)预处理 - 4 -
(二)常规处理 - 5 -
(三)深度处理 - 7 -
(四)膜处理 - 8 -
五 特殊水处理 - 9 -
(一)除砷 - 9 -
(二)除氟 - 10 -
(三)除硝酸盐 - 11 -
(四)除铁除锰 - 12 -
(五)苦咸水处理 - 13 -
六 应急处理 - 13 -
七 供水管网 - 15 -
八 二次供水 - 17 -
九 水质监控 - 18 -

            
一 总 则
为指导我国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推动城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全国各城镇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的规划设计和设施的运行管理,涵盖供水系统从“源头到龙头”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原水、净水、输配水、二次供水以及水质监测预警与应急等。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的规划应根据当地的城镇发展水平、水资源条件和供水系统状况,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分步实施。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应以整体提高城镇公共生活饮用水水质为目标,不宜采取将饮水与其他生活用水全部分开的分质供水方式。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的技术对策和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当地的水源特性、供水设施现状、运行管理水平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必要时,应进行现场试验。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应考虑应对水源突发性污染和其他突发事故的设施需求,着力提高供水系统的综合应急能力。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应着力解决供水系统布局、管网漏损和二次污染等问题,注重提高公共供水普及率、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服务水压和改善终端用户水质。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应按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划的要求,配置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切实提高水质检测、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
供水设施建设与改造应积极吸收最新的科技成果,鼓励使用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二 技术对策
原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II类及补充、特定项目要求的水体的,新建水厂应优先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现有水厂因工艺或设施原因,造成出厂水浊度、消毒剂或细菌等指标超标的,应对常规工艺进行完善或改造。
因条件限制原水水质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II类及补充、特定项目的水体要求,或出厂水水质存在高锰酸盐指数和嗅味超标等问题的,应采用强化常规工艺,或根据需要采用水厂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工艺;气候适宜地区也可采取人工湿地等水源修复或生物预处理等措施。
因季节性水源污染等因素导致出厂水高锰酸盐指数、嗅味等指标超标的,应优先采用化学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等预处理工艺。
因水源问题导致出厂水铁锰超标的,地表水源水厂应重点考虑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地下水源水厂应增加或完善除铁除锰工艺。
因水源问题导致出厂水溶解性总固体、硬度、氟化物、硝酸盐、重金属等指标超标的,应考虑选用替代水源或采取特殊水处理措施。
水源存在突发性污染和其他风险的,应统筹考虑水源调配、供水系统调度、水厂应急处理设施建设和必要的应急物资储备。
水厂建设与改造应从资源节约和稳定运行出发,采用适宜的滤池反冲洗水回收、排泥水处理,优化水泵配置、设置变频水泵等节水节能降耗措施。
管网建设与改造应以解决用水需求、系统安全、水质稳定、服务水压、管网漏损和节能降耗等问题为重点,统筹规划、系统设计、精心施工。
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应与加强监管和维护相结合,重点解决水压不足和二次污染问题,改善用户的用水条件和“龙头水”水质,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供水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应以实现供水系统全流程监控为目标,统筹配置实验室、在线和移动式水质监测等设备设施。必要时应建立以水源水质为重点的预警系统。

三 原水系统
水源选取应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要求,对于长期存在水质问题的水源应采取水源更换、水源水质修复和预处理等措施。以湖库为水源时,应考虑分层取水设施。
原水中存在高浊、高藻、氨氮或有机物超标等问题时,可在水源地、引水渠或调蓄水库内进行水源修复;必要时,可采取化学预氧化、粉末活性炭吸附、预沉淀和围油栏等厂前预处理措施。
水源生态修复可采用自然(人工)湿地、近岸人工生态工程、生态浮岛等技术。生态修复工艺选择应针对当地的水源水质特性,充分利用地形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应谨慎使用外来物种,防止形成生物入侵而破坏生态平衡。
湖库水源可通过改善水力条件或扬水曝气等措施抑制藻类生长。选用时应结合湖库水文状况确定设置区域及混合速率,也可结合采用遮光装置、生物接触氧化材料等措施强化抑藻效果。高藻原水取水口可设置筛网过滤或生物围隔装置,结合放养特定鱼类等生物防控措施。
化学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可用于色、嗅、味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水源与水厂距离适宜时,可在原水输送管道内依次投加化学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各个投加点之间应保证有足够的接触时间。
预沉淀可采用沉砂池、沉淀池、沉砂条渠、取水斗槽或边滩水库等,选用时应综合考虑原水含沙量及其粒径组成、沙峰持续时间、排泥要求、处理水量、水质要求和地形条件等因素。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沉砂为基质建设湿地净化设施,含沙量较高时宜采用表面流湿地形式。
浮子式轻型围油栏、耐久性围油栏等设施适用于易受油类污染水源的厂前预处理。选用时,应考虑围油栏具有足够的滞油能力,同时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四 净水工艺
(一)预处理
厂内预处理可采用生物预处理、化学预氧化、吸附、预沉淀、曝气等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初步去除。采用预氧化时,应考虑副产物风险。
原水中氨氮、有机物和藻类等含量高,气候适宜时可采用生物预处理。生物预处理主要包括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等。
原水藻类含量高影响工艺运行或出厂水质时,可采用高锰酸钾、臭氧、二氧化氯、氯等预氧化剂,预氧化剂可投加在取水口或混凝剂投加点前。
原水中有机物含量长期高于II类水体时,可投加高锰酸钾、臭氧、二氧化氯、氯等氧化剂,投加点根据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
原水中的剑水蚤、红虫等微型动物可通过投加二氧化氯、臭氧、氯、氯胺等来控制,可在进水、混凝后或沉淀后选择一点或多点组合投加。
原水短期内有机物浓度高或含有嗅味物质时,宜在混凝前投加粉末活性炭。

(二)常规处理
常规处理包括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单元。水厂常规处理不能满足出厂水水质要求时,应优先强化常规工艺,以提高对有机物、浊度等的去除效果。
原水有机物、色度或消毒副产物等较高时,可采用优化混凝剂种类和剂量、投加助凝剂、调整投加点、调整pH值等强化混凝措施。
絮凝可采用折板、隔板、网格、机械搅拌等形式;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时,宜采用机械式絮凝池。
沉淀可采用平流、斜管(板)等形式,提高沉淀效率。平流式沉淀池较宽时,可沿纵向分隔或设置导流墙;斜板(管)沉淀池宜采取缩小斜管(板)间距或延长斜管(板)长度、减小斜管(板)单元口径或延长斜管(板)长度等措施,以增加有效沉淀面积。改造条件受用地限制时,可在原平流沉淀池内增设斜管(板)。
原水为低浊水时可采取机械澄清池、高密度澄清池、水力脉冲澄清池等强化措施。
原水含有藻类、低温低浊或高色度时,可采用气浮处理。原水浑浊度变化较大,且有季节性藻类暴发情况的,可采用浮沉池或浮滤池。
现有滤池不能满足水质要求的,应采取更换滤料、改造反冲洗系统、减低滤速等措施改善过滤效果。必要时可投加助滤剂。
滤池的反冲洗方式应优先采用气水反冲洗。滤池配水系统宜采用气水大阻力配气和配水系统、长柄滤头或三角形配水滤砖;反冲洗强度应根据温度变化进行调整,水温较低时,可采用较小冲洗强度。
消毒应确保微生物安全和副产物达标。消毒工艺优化可采用替代消毒剂、多点投加、组合消毒和清水池水力优化(内部廊道总长与单宽之比应大于50)等。
采用氯及次氯酸钠消毒时应控制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溴离子高的原水,使用臭氧时应采取预防溴酸盐超标的措施;采用紫外线消毒时,应保证消毒剂余量。
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应采取预防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等超标的措施,应在线监测二氧化氯浓度,根据原水水质及时调整投加量,高纯二氧化氯投加量不应大于1 mg/L,复合二氧化氯投加量不应大于1.5 mg/L;确保二氧化氯发生器在正常工况下工作,准确控制原料投加比,保证原料的转化率,反应残液及时排放;选择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应设气液分离及残液收集装置。
管网末梢残余消毒剂量不达标时,应根据出厂水水质及消毒剂余量在管网中的变化,采取提高出厂水消毒剂余量、中途加氯等措施。

(三)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工艺指在常规工艺或其强化的基础上,为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提高出厂水水质而采取的处理工艺,包括臭氧生物活性炭和其他处理技术等。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可采用预臭氧、主臭氧或两种形式的组合。预臭氧投加量一般采用0.5-1 mg/L,主臭氧投加量一般采用1-3 mg/L,原水水质复杂时,臭氧投加量宜以试验确定。臭氧投加量及其在预臭氧和主臭氧阶段的分配可根据水中污染物浓度经试验确定。
臭氧接触池的结构设计除了考虑接触时间外,还应考虑臭氧的分布均匀性。
原水溴离子高于0.1 mg/L,采用臭氧氧化时,可采取投加过氧化氢或加氨,或控制臭氧投加量、优化投加点等措施抑制溴酸盐产生。
下向流活性炭池可优先选择气水反冲洗滤池,滤速不超过10 m/h,接触时间不低于15 min。活性炭选用可参考相关标准。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时,应考虑水温等因素的影响,北方地区应重点考虑低温对生物作用的影响,适当延长炭床接触时间;南方地区应重点考虑生物泄漏问题,采取浮游生物拦截和消杀措施。
水源中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生长旺盛时,应在取水口采取投加适量的氯、二氧化氯等生物灭活措施,防止其活体或卵进入活性炭池;活性炭池的反冲洗应具备采用含氯水反冲的条件;活性炭层底部石英砂垫层不宜低于500 mm。
为控制臭氧生物活性炭生物泄漏,可选择上向流活性炭工艺,将石英砂滤池置于活性炭池后,并控制沉后水浊度低于1 NTU。
原水氨氮小于1 mg/L或高锰酸盐指数小于5 mg/L时,可选择炭砂滤池工艺,炭层厚度不小于1米或接触时间不小于5 min。
原水氨氮大于3 mg/L或高锰酸盐指数大于8 mg/L,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时,宜在常规处理前增加预处理设施;必要时可采用二级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四)膜处理
膜处理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等。以降低出厂水浊度为目标时,可采用微滤和超滤;以去除有机物、离子等物质为目标时,可采用纳滤或反渗透。
采用超滤工艺时,新建水厂可采用外压式或内压式膜组件,改扩建水厂可利用现有沉淀池或滤池,采用浸没式膜组件或其组合工艺。
膜材料宜采用化学性能稳定、耐污染和卫生安全的食品级材质;膜组件的支撑材料宜采用不锈钢或其他耐腐蚀材料。膜使用寿命一般不宜低于5年。
原水浊度较低时,可采用混凝-超滤或微絮凝-超滤组合处理工艺;原水浊度较高时,可采用混凝-沉淀-超滤组合工艺。
原水高锰酸盐指数低于5 mg/L,并存在季节性藻和嗅味等问题时,可在超滤工艺前增设粉末活性炭、预氧化等工艺。
膜通量的设计值应合理选择,可通过试验验证,并应考虑水温对膜通量的影响。
超滤产水率一般不宜小于95%,其生产废水可回流至水厂混合井或水厂废水处理系统,或采用两级超滤系统进行回收。
膜清洗药剂和周期可根据进水污染物特征及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膜在线维护性清洗周期宜大于1周,在线化学清洗周期宜大于3个月,离线化学清洗周期宜大于6个月。
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应进行完整性检测,检测过程宜采用PLC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检测频率应保证每天一次;当出水浊度或颗粒数显著增加时,应停止该膜组件运行并查找原因。

五 特殊水处理
(一)除砷
除砷一般可采用混凝法和吸附法,供水规模小于1000 m3/d且有脱盐要求时可采用反渗透或纳滤法。
采取吸附法或混凝法除砷,应先将水中三价砷氧化为五价砷,三价砷氧化可采用空气、氯、高锰酸钾和臭氧等氧化剂。空气氧化可通过跌水曝气、接触式曝气塔、淋水曝气、压缩空气曝气、射流曝气等,淋水曝气和射流曝气适于小型供水设施。当采用空气进行氧化时,应与具有成熟活性滤膜的锰砂或人工强化负载铁锰复合氧化物的滤料结合使用。水中存在氨氮时,不宜采用氯氧化;中小型水厂可采用次氯酸钠、漂白粉、漂白精等替代氯气。
除砷吸附剂可采用原位负载铁锰复合氧化物、沸石、活性氧化铝等,宜采用吸附固定床。吸附固定床设计参数应根据砷浓度、吸附剂类型等确定。
原水铁锰与砷同时超标时,可采用铁、锰、砷同时去除或分段去除的工艺。采用同时去除工艺时,应将铁锰和砷充分氧化后,再经吸附和接触过滤进行去除,必要时可在吸附前端增设砂滤;采用分段去除工艺时,除铁、除锰工艺宜设置在除砷工艺前。
混凝除砷宜采用氯化铁、聚合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铝铁等混凝剂;混凝除砷产生的废水和污泥应进行妥善处置。
(二)除氟
除氟一般可采用吸附法,供水规模小于1000 m3/d且有脱盐要求时宜选用电渗析法、反渗透或纳滤法。
电渗析法采用的电极可以是高纯石墨电极、钛涂钌电极等;应定期进行倒极操作,倒极周期不宜超过4 小时。
采用纳滤时,原水污染指数(SDI)大于5应采取预处理措施;采用反渗透时,原水污染指数(SDI)大于3应采取预处理措施;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应定期进行化学清洗。
吸附法可采用羟基磷灰石、沸石等天然矿物或活性氧化铝、铝铈复合金属氧化物、原位负载铝基复合氧化物等人工合成材料作为吸附剂;宜采用吸附固定床,设计参数应根据氟化物浓度、吸附剂类型、设计再生周期等确定。
原水pH对除氟效果影响较大,当原水pH大于7.5时,可投加硫酸、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将pH调节至6.5-7.0,以提高除氟效果。
原水氟化物与砷同时超标时,可通过吸附法、反渗透法等将砷与氟同时去除;原水氟化物与铁或锰同时超标时,应在前端设置除铁除锰工艺;原水氟化物与溶解性总固体、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等同时超标时,可采用除氟与脱盐结合的组合方法。
(三)除硝酸盐
原水NO3--N浓度大于10 mg/L时,应优先采取更换水源或不同水源勾兑的方法降低硝酸盐浓度;缺乏合适水源的地区,应采取硝酸盐去除工艺措施,并根据原水中硝酸盐含量与供水规模,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反渗透和生物反硝化等方法。
离子交换法适用于规模小于1000 m3/d的供水设施,需在之前设置过滤工艺去除水中颗粒物。水中同时存在硬度超标时,可设置阳离子交换床或采用阴阳离子混床进行处理。
普通阴离子交换树脂适用于SO42-浓度较低的情况;当原水SO42-与NO3-的摩尔比大于2.5时,宜选用硝酸盐选择性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废液应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管网。
生物反硝化包括硫自养反硝化和氢自养反硝化,适用于冬季具备保温措施的供水设施。北方地区生物反硝化应保证冬季室温在15℃以上;生物反硝化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3 小时,原水NO3--N浓度高、北方地区、规模较小情况下均应取高值。
采用生物反硝化时宜优先采用硫自养反硝化;当原水SO42->100 mg/L时,可考虑硫自养反硝化与氢自养反硝化组合进行处理,硫段与氢段水力停留时间(HRT)之比为1:1~5:1。生物反硝化出水应进行曝气复氧,气水比应大于1;并设置微絮凝-直接过滤-消毒去除水中颗粒物与微生物,滤料可选石英砂、无烟煤、陶粒等,滤速范围为6~8 m/h。
有脱盐等处理要求,或规模小于1000 m3/d的供水设施,采用电渗析和反渗透方法时,应符合条款70和71的要求。
(四)除铁除锰
地下水除铁除锰宜采用接触氧化过滤法和生物氧化过滤法。接触氧化法除铁时,pH值宜在6.0以上;接触氧化法除锰时,pH值宜在7.5以上。
地下水中铁锰含量均超标、含铁量低于2.0~5.0 mg/L(北方地区低于2.0 mg/L、南方地区低于5.0 mg/L)、含锰量低于1.5 mg/L时,可采用曝气过滤除铁除锰工艺。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超过上述数值时,可采用多级串联的曝气接触氧化过滤除铁除锰工艺;地下水中存在氨氮超标时,可采用分步或同步除氨氮除铁锰工艺。
除铁滤料宜采用天然锰砂或石英砂;生物除铁除锰滤料可采用石英砂、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等。接触过滤除铁锰的滤速宜为6~10 m/h;生物除铁除锰滤池的滤速宜为5-7 m/h,工作周期可为8~24 小时。
除铁滤池宜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采用锰砂滤料时,承托层上部两层应为锰矿石;生物除铁除锰滤池启动初期,反冲洗强度宜为6~12 L/(m2·s);稳定运行之后,反冲洗强度可为10~15 L/(m2·s)。
地表水除铁除锰可不设单独的除铁除锰滤池,宜在水厂处理工艺基础上采用投加氧化剂和强化过滤等除铁除锰措施。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存在铁锰超标问题时,宜设置固定的氧化剂投加设施。
采用强化过滤除铁除锰时,可将石英砂更换为锰砂滤料,或强化现有滤池的生物除铁除锰功能。
(五)苦咸水处理
苦咸水处理方法包括纳滤、电渗析、反渗透等,选择时应根据原水中盐类的成分、含量及其他水质条件确定。采用电渗析、纳滤和反渗透方法处理苦咸水时,参见本章除氟部分。

六 应急处理
应对水源进行风险分析,确定水源突发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污染物。应对现有供水系统的水源与配水调度和处理设施进行应急处理的能力评估,确定主要薄弱环节和应急建设需求。在以上风险评价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城市供水系统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确定应急建设的具体任务。
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应建立地方和企业的应急管理体系,编制地方与企业的供水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
对于多水源的城市,应考虑不同水源间的联合调度。对于同时有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源的城市,可考虑以地下水源作为应急水源,满足应急条件下的基本供水要求;对于单一水源的城市,应考虑建设第二水源或备用水源。
根据本地区风险污染物,确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技术,配置相应的药剂投加、水质检测、计量控制等应急设施,提高水厂应急供水能力。
对采用多水厂供水的地区或城市,应在区域或城市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能够进行清水应急调度,满足应急时的基本用水需求,提高供水管网应急联合调度水平。
水厂应急处理技术可分为:应对可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粉末活性炭吸附技术;应对重金属污染的化学沉淀技术;应对氧化还原性污染物的还原氧化技术;应对挥发性污染物的曝气吹脱技术;应对酸、碱性污染的中和技术;应对微生物污染的强化消毒技术;应对藻类暴发的综合处理技术。
采用粉末活性炭吸附时,投加点应尽可能靠前设置,以提供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吸附时间。粉末活性炭投加量通常不超过20-30 mg/L,应急投加系统的投加最大量程可按40 mg/L进行设计。
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碱性化学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组合化学沉淀法等,pH值调整范围、药剂投加量、最大应对倍数等工艺参数可参考有关手册。
氧化还原法可分为氧化法、还原法和预氧化-化学沉淀法,氧化剂种类、药剂投加点、药剂投加量、最大应对倍数等工艺参数可参见有关手册。
应急处理所需设备既可用于应急处理,也可用于应对季节性污染和短期污染的处理以及强化现有工艺处理效果,可不必配置备用设备。
应急处理所需药剂应满足饮用水卫生安全相关规定。应建立粉末活性炭、酸碱、氧化剂、混凝剂等药剂的生产厂家、供应渠道等的应急供应信息系统。重点水厂应进行粉末活性炭、氧化剂等主要应急净水药剂的储备,储备量应能满足药剂采购到货前的应急使用。

七 供水管网
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供水规划、供水安全、水质水压要求、节能降耗、外部污染、消防等因素。
管网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城市规模、空间布局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必要时,可进行分区设计与分区管理,并设置增压泵站,调控管网压力,尽量降低能耗和漏耗。
管网建设与改造应优先考虑:管网结构布局不合理,供水管网输配能力与实际需水量矛盾的管网;单管道输水和无防护措施的明渠输水工程;未实现区域间互联互通的多水源供水管网,枝状管网,未满足两路进水要求的用水单位管网;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输水干管,以及管网陈旧、安全性差而频繁爆管的管网。
管网建设或改造前,应综合采用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水力模型和水质模型、漏损检测等方法,对现有管网进行评估,科学确定建设或改造方案,选择合适的管材、附属设施及施工技术。
管网管材与附属设施应满足国家相关产品标准和工程标准,并以生命周期成本最低、局部与整体性能相匹配为原则。应优先改造无内防腐的金属管材管网,冷镀锌钢管、灰口铸铁管、石棉水泥管、自应力水泥管等管材的管网。
管网施工技术需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应优先采用管道开挖敷设技术;对无条件开挖的地区,宜结合工程环境和管网状况,采用盾构、顶管、水平定向钻进等非开挖技术或管道清洗、穿插内衬、管道内除锈喷涂及涂聚合物水泥砂浆内衬等旧管修复技术。
管网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的标准和规程规范,确保管网系统良好的密闭性,避免管网失压,降低漏水损失,杜绝污染物进入管网系统。
管网改造工程竣工后,应更新建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图形和属性数据录入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未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应做好纸质和电子的竣工资料存档工作。
水源切换,特别是用地表水源取代地下水源时,应研究制预案,可通过管网水质敏感区识别、分区供水调度、水质参数调节、新旧水源混合勾兑,或以消毒剂调节等措施,避免大规模的管网“黄水”发生。

八 二次供水
城镇供水管网不能满足用户对水压、水量的要求时,应建设二次供水系统。为保障二次供水系统的安全稳定,应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
二次供水系统应与供水管网的供水能力和用户的用水需求相匹配。有条件的小区,应建立独立的消防系统和生活系统,并分别满足各自要求。
二次供水系统因供水方式不同有多种设备/设施类型,具体选用时应综合比较安全、能耗、投资、运行管理等因素。一般的优选顺序是叠压供水、变频调速供水、气压供水、高位水箱供水。
叠压供水可利用供水管网原有压力,具有节能节地,无水质二次污染等特点,适用于周边市政给水管网比较完善,允许直接串接的建筑。但在以下区域不宜采用叠压供水:供水管网压力较低或波动大的区域;由于水量不足导致经常性停水的区域;供水干管的供水总量不能满足高峰用水需求和供水干管管径偏小的区域。以下用户不宜采用叠压供水:用水时间过于集中,瞬间用水量过大且无有效技术措施的用户;供水保证率要求高,不允许停水的用户;研究制造、加工、贮存有毒物质、药品等危险化学物质的场所。
变频调速供水通过调节水池和变频泵供水,适用于供水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的建筑,不设高位水箱。变频泵选择应以低噪声、节能、可靠、维护方便为原则,用水量变化较大的用户,宜采用多台泵组合供水,并应设置备用水泵。
气压供水利用气压罐内的气体压缩性,升压供水的方式,适用于在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低于或经常不能满足室内所需水压、且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气压供水宜采用隔膜式气压给水设备,气压罐的有效容积应与水泵允许启停次数相匹配。
高位水箱供水利用水泵或供水管网用水低谷期压力将水引至高位水箱,并利用重力势能进行供水的方式。高位水箱水质保持是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的关键环节,宜通过改造老式水箱、合理选择材料和构造、规范设计与施工,进行二次消毒处理,加强维护管理来保障屋顶水箱水质。条件许可时,宜逐步取消无调节作用的屋顶水箱。
在同一供水区域或相邻供水区域存在多个二次供水设施时,应根据保障水质、节能降耗和方便运行管理等要求,对二次供水系统进行整合。
二次供水设施在交付使用前必须清洗和消毒,并定期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检测。二次供水水质不能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时,应增设有关水处理设施。

九 水质监控
为保障城镇供水水质安全,应加强水质检测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水质检测监测能力建设内容包括水厂化验室、在线监测设施和移动监测装备;水质预警能力建设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网络和水质预警系统。
供水企业水质化验室的检测能力确定、空间布局、设备配置、检测人员等应满足标准规范要求。有条件的,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备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的检测设备。
水厂化验室的检测能力应覆盖浑浊度、色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等日常检测基本指标。
地级市供水企业化验室或县级市、县城供水规模达到30万m3/d以上的水厂化验室的检测能力应覆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常规指标及根据当地水源和工艺条件需要加强控制的有关水质指标。能委托当地检测机构代为检测的,可适当降低配置标准。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供水企业化验室的检测能力至少应覆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全部指标及根据当地水源和工艺条件需要加强控制的有关水质指标。能委托当地检测机构代为检测的,可适当降低配置标准。
水厂应针对出厂水浑浊度、余氯、pH值配置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净水工艺的过程监控。采用膜处理和活性炭处理的水厂,还应安装颗粒计数仪对膜破损和炭滤池穿透情况进行监测。有条件的,应增加对出厂水其他水质指标的在线监测。
地级以上城市或水源污染风险较大的城市,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配置管网水、二次供水和地表水源水在线监测设备。地表水源水监测应包括温度、溶解氧、pH、电导率、浑浊度等常规五参数,以及根据水质特点选择增加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叶绿素a、综合毒性、UV254、石油、重金属等有关参数的监测。管网水和二次供水在线监测指标应包括余氯、浊度和pH值。水源受潮汐影响的供水系统应增加盐度相关参数的监测。
水质在线监测设备的安装、维护及数据有效性判别,应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并按有关要求对设备进行定期校验。
供水水源污染风险较大的城市,应根据具体情况配置用于流动监测或应急监测的移动监测装备。移动监测装备可以是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也可以是配备便携式水质监测设备或其他车载水质监测设备的专用监测车辆。专用监测车辆应装配车载发电系统和外接电源装置,有条件的可考虑装配车载通讯系统、摄像系统及数据传输系统。
要做好省区和城市的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和水质预警系统建设规划,并逐步实现规范化建设和业务化运行。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群,应建立城市间、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上下游城市联动预警机制。
各地应当根据本地区的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监测,监测对象涵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
供水水源污染风险较大的城市,应在水质监测网络基础上,建立水质预警系统,涵盖水质主要风险源,管理多信源水质信息,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提高预警响应速度。

附表: 城镇供水水质检测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表
附表 城镇供水水质检测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表
具备10项检测能力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散射式浑浊度仪 1
2 余氯/二氧化氯/臭氧测定仪 1-2
3 可见分光光度计 1
4 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天平 1
5 实验室辅助设备 纯水装置、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恒温干燥箱、培养箱、无菌操作台、水浴锅、电炉、离心机、酸式滴定管、无色具塞比色管、冰箱等 若干
备注:“/”为可选仪器设备。
具备42项检测能力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散射式浑浊度仪 1-2
2 酸度计 1-2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4 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1-2
5 余氯、二氧化氯、臭氧测定仪 1-2
6 溶解氧测定仪 1
7 红外测油仪 1
8 流动注射分析仪 1
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1/2
10 离子色谱仪 1-2
11 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定仪 1-2
12 气相色谱仪(含顶空装置/吹扫捕集装置) 1
13 实验室辅助设备及配套系统 辅助设备(超声波清洗器、离心机、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恒温干燥箱、培养箱、水浴锅、电炉、干燥器、冰箱、采样箱等) 若干
纯水系统 --
实验用供气系统/气体钢瓶 --
数据处理系统 --
备注:1、“/”为可选仪器设备;
2、流动注射分析仪为可选设备;
    3、气相色谱仪配备顶空或吹扫捕集装置、ECD检测器。
具备106项检测能力化验室主要仪器设备配置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1 显微镜(含荧光及微分干涉) 1
2 散射式浑浊度仪 1-2
3 酸度计 1-2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
5 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 1-2
6 余氯、二氧化氯、臭氧测定仪 1-2
7 溶解氧测定仪 1
8 红外测油仪 1
9 流动注射分析仪 1-2
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1/2-3
11 离子色谱仪 1-2
12 低本底α、β放射性测定仪 1-2
13 气相色谱仪(含顶空装置/吹扫捕集装置) 2-4
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含顶空装置/吹扫捕集装置) 1-2
15 高压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2-3
16 实验室辅助设备及配套系统 辅助设备(超声波清洗器、抽滤装置、液固萃取装置、两虫检测前处理装置、菌落计数器、离心机、高压灭菌器、恒温干燥箱、培养箱、水浴锅、电炉、干燥器、冰箱、采样箱等) 若干
纯水系统 --
实验用供气系统/气体钢瓶 --
数据处理系统 --
备注:1、“/”为可选仪器设备;
2、气相色谱仪至少配备1套顶空或吹扫捕集装置,配备的检测器主要包
     括ECD、FID、FPD;
3、液相色谱仪配备的检测器包括UV、FLD,至少配备1套柱后衍生装置。

北京市关于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的暂行办法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北京市关于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 第十六号《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地区第一类、第二类医疗器械的同系列产品,在产品准产或换证注册前,同系列多个型号(规格)产品同时进行第三方检验时,根据本办法可豁免部分型号(规格)的环境试验。

第三条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产品可豁免产品注册检验中的环境试验:
1.申请豁免环境试验的该型号(规格)产品为已取得产品注册证号的产品,所申请的检验为准产注册检验或准产到期换证检验;
2.申请豁免环境试验的该型号(规格)产品与同时进行全性能检验的其它型号(规格)产品为同一系列产品,执行同一系列产品标准;
3.申请豁免环境试验的该型号(规格)产品与同时进行全性能检验的其它型号(规格)产品在产品的主要结构、性能、功能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如是电气产品,在电气安全方面属于同一安全分类,主要安全性能要求一致(如接地电阻、漏电流、电介质强度等);
4.申请豁免环境试验的该型号(规格)产品已按注册产品标准要求进行周期检验(如有)。

第四条 在申请豁免环境试验时,申请企业需向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报送下列文件:
1.豁免环境试验申请报告:写明申请豁免的产品型号(规格)、申请豁免的理由(应符合本规定第二条、第三条的要求)、申请豁免环境试验的该型号(规格)产品与同时进行全性能检验的其它型号(规格)产品有何不同(建议列表)、自上次型式试验后产品的标准是否进行过修改等内容。报告由申请企业加盖公章。
2.经复核的注册产品标准(如与原注册产品标准不同)、修标单(如有)。
3.所有准备进行检验的各型号(规格)5寸以上(含5寸)产品彩色照片。
4.所有准备进行检验的各型号(规格)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医疗器械说明书批件。
5.各型号产品上次试产(准产)注册型式试验报告及各周期检测报告(如应有)。
6.已注册产品(试产或准产)的注册证书及认可表复印件。

第五条 豁免产品注册检验中的环境试验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1.企业将本办法第四条中所有资料上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出企业的申请是否基本符合本办法的决定,对基本符合本办法的开具《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见附件),并将全部资料转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监督检验站。
3.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监督检验站分析全部申办资料及待检产品样品后,将豁免环境试验的初审意见填写在《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内,将《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与全部资料报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4.经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申办企业方可豁免环境试验。
5.申办企业持《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到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监督检验站登记检测。

第六条 豁免环境试验的产品在申报产品注册时除上报国家规定的注册
资料外,还需上报申办企业豁免环境试验申请报告及《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原件),作为产品注册资料备存。

第七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原《关于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检测的暂行补充规定》(京药管械[2001]1号)作废。


附件:《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


附件:
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豁免环境试验批准单
企业名称 申请日期
产品名称
产品标准号
下列型号(规格)产品本次进行全性能试验:
下列型号(规格)产品本次进行常规性能试验及潮湿预处理后的电气安全试验: 日期:
北京市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站    年  月  日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医疗器械处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一份交检测站,一份产品注册时报医疗器械处,一份企业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