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山市土地闲置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时间:2024-06-22 04:47: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3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山市土地闲置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土地闲置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府[1999]102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土地闲置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八月三十日


中山市土地闲置费征收与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管理,消化闲置用地,盘活存量
土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闲置土地处理办法》、省政
府《关于加强非农业建设闲置土地管理的通知》,并参照
省国土厅、财政厅《关于土地闲置费征收使用管理问题的
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中山市辖区范围内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
非农业建设用地,包括出让用地、国有划拔用地和集体建
设用地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属闲置土地: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后,超过出让合同或划拔用地
批准文件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建设的;
(二)土地平整或“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道
路和地面平整)工程完成后,中止建设满1年的;
(三)城区范围内,房屋拆迁公告公布之后,其土地
使用者未按公告规定时间实施拆迁工作满1年;或地上建
筑物已拆平(含部分拆平),具备项目开工条件后满1年
未动工开发的;
(四)已动工开发的面积占该宗地应动工开发总面
积不足2/3的,尚未动工开发的部分视为闲置土地。
出让合同或批准用地文件未规定动工建设日期的,
以出让合同生效之日或批准用地文件发出之日起满1年为
动工建设日期。
第三条 市国土房管局发现闲置土地,应及时通知土
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30天内如实
申报土地闲置情况,接受调查处理。经审查确认为闲置土
地的,市国土房管局应通报同级计划、建设、规划部门,
并向闲置土地使用者发出《土地闲置费缴款通知书》,闲
置土地的使用者必须在收到《土地闲置费缴款通知书》之
日起15天内到指定地点缴交首期土地闲置费。
第四条 闲置土地从确认之日起,由市国土房管局对
房地产开发用地按1年不超过该用地的出让地价(划拔用
地按所在地当年的基准地价)的15%的标准计征土地闲置
费。其中一般建设用地按10%计征,基础设施用地按5%
计征。
第五条 土地闲置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市国土
房管局负责征收,实行委托银行代收款,闲置土地的使用
权人应按规定的标准,每月到市财政局指定的银行代收网
点缴交,纳入财政专户(财政专户:收款单位全称:中山
市财政局,开户银行:建行湖滨路办事处,帐号:
035626112233)。
逾期缴纳土地闲置费的,从逾期的第16日起,按日
加收0.3%的滞纳金。
第六条 闲置的土地原为耕地但已停止耕作或耕作
条件已被破坏的,由市国土房管局责令土地使用者限期复
耕或恢复农业用途,并按原定标准征收土地闲置费;逾期
不复耕或恢复农业用途的,按原定标准加倍征收土地闲置
费。
第七条 闲置土地超过2年的,市国土房管局报经市
人民政府批准后,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对开发建设前期
工作准备就绪,资金落实,已基本具备开工建设条件并明
确开发建设期限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按以下情况分
别处理:
(一)属于出让的土地使用权,已交纳全部土地出让
金的,可酌情一次性延长土地使用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继续征收土地闲置费;
(二)属于出让的土地使用权,部分交纳土地出让金
的,按已交纳的金额重新核定土地使用面积,并按核定的
土地使用面积办理变更登记。对重新核定土地使用面积,
可一次性延长土地使用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继续收取
土地闲置费,其余部分则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八条 土地闲置费原则上不得减免,但因自然灾害
等不可抗力或者政府行为造成动工建设迟延而使土地闲
置的,由闲置土地的使用人提出书面申请及有关证明文
件,经市国土房管部门审核,报市财政局、省国土厅、财
政厅批准,可缓缴、减缴或免缴土地闲置费。
第九条 市国土房管局依法征收的土地闲置费,按市
留90%、上缴省10%的比例,分级安排使用。在留成使用
的土地闲置费中,由市财政局提取2%给市国土房管局作
征收管理费(含由财政部门负责印制的有关票据的印制费
用),每半年结算一次。
第十条 土地闲置费专款专用,用于土地保护、开发
和管理。因实施土地保护、开发和管理需要使用土地闲置
费的,由市国土房管局提出具体的用款计划,报市财政局
审核同意后,由市财政局从财政专户中拔付相应款项。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无锡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文号: 锡政办发〔2007〕129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七月四日

  



  

无锡市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法治江苏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05〕121号),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本市范围内的下列单位:

  (一)市(县)、区、镇人民政府;

  (二)市、市(县)、区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三)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四)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委托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首长是指本办法第三条所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

  第五条 行政首长是本单位出庭应诉的责任人,应当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对行政机关实施的监督。

  第六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一)本年度的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

  (二)以市(县)、区人民政府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三)重大、复杂的行政诉讼案件;

  (四)对本单位行政执法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的行政诉讼案件;

  (五)上级部门要求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

  (六)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出庭应诉的其他行政诉讼案件。

  不属于以上情形的,可以由行政机关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

  第七条 应当由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案件,如主要负责人确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应诉的,应当说明情况,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委托分管负责人出庭应诉。

  第八条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可以指派本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人员一起出庭。

  第九条 对需要出庭应诉的案件,行政首长及其他出庭应诉人员应当积极做好应诉准备,依法履行举证、答辩等义务;在出庭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庭纪律,维护法庭秩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后,应当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赔偿调解书、行政裁定书等法律文书。

  第十条 行政机关对应诉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行政机关对人民法院的各类司法建议,应当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部门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一)行政首长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出庭应诉的;

  (二)因未依法应诉、举证等导致行政案件败诉且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三)未及时履行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决书、行政赔偿调解书、行政裁定书等法律文书的;

  (四)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的;

  (五)出庭应诉活动中存在其他违法、失职行为的。

  第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当加强对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协调。

  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纳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目标,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组织考核。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深圳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
深圳市人民政府



经市政府二届八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保障对军人的抚恤和优待,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现役军人死亡按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工资收入,由其家属户口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发给一次性抚恤金,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
(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60%;
(二)被大军区(方面军)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50%;
(三)立一等功的,增发40%;
(四)立二等功的,增发30%;
(五)立三等功的,增发20%。
对多次获得荣誉称号或荣立多次功勋的,只按其中一次最高等功勋的增发比例计算。在服现役期间立功勋,但在退出现役后死亡的,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集体立功或获得荣誉称号的,个人不增发抚恤金。
第三条 烈属(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定期抚恤金,由家属户口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视其生活困难程度分别按下列标准发给:
(一)孤老、孤儿且无固定收入者,城镇居民户口的每人每月700元,农村户口的每人每月600元;
(二)年迈生活困难或子女幼小者,城镇居民户口的烈属(含因公牺牲)每人每月600元,病故军人家属每人每月500元;农村户口的烈属(含因公牺牲)每人每月500元,病故军人家属每人每月400元;
(三)生活一般者,城镇居民户口的烈属(含因公牺牲)每人每月400元,病故军人家属每人每月350元;农村户口的烈属(含因公牺牲)每人每月350元,病故军人家属每人每月300元。
此标准实施后每三年调整一次,调整幅度由市民政局会同财政部门研究拿出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第四条 享受国家定恤的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以户计算)的优待金,城镇居民户口按城镇义务家属优待金的50%,由市、区财政各负担一半;农村户口按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的30%由当地镇人民政府发给。
第五条 烈士(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的配偶,携带未成年子女再婚的,其本人原则上不再享受定恤待遇,未成年子女可以继续享受定恤待遇。
第六条 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由户口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按国家标准发给伤残抚恤金或保健金。同时按年抚恤金的20%、年保健金的40%增发年伤残补助金。
第七条 在乡伤残、复退军人的定期定量补助,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分别按下列标准发给:
(一)特等伤残军人、孤老复员军人,每人每月550元;
(二)一、二等伤残军人,年迈生活困难的复员军人,每人每月400元;
(三)三等伤残军人,每人每月300元;
(四)生活一般的复员军人(含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每人每月250元。
此标准实施后每三年调整一次,调整幅度由市民政局会同财政部门研究拿出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第八条 在乡二等乙以上伤残军人、孤老烈属(含因公牺牲)、孤老复员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在职伤残军人,享受所在单位的公费医疗待遇。对以上人员均不得将医疗费包干给个人,切实保障这部分人员的伤病得到及时医治。
第九条 孤老烈属(含因公牺牲)、孤老病故军人家属、孤老伤残军人、孤老复员军人享受抚恤和“五保”双重待遇,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区或镇(街道办)福利中心、敬老院专门设立住所集中供养,不具备集中供养条件的,由镇(街道办)安排专人包户服务,服务人员的报酬由镇(街
道办)解决。
第十条 定恤定补对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时,抚恤补助金不得计入家庭收入。
第十一条 城镇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由市、区财政各负担50%。此标准实施后每三年调整一次,调整幅度由市民政局会同财政部门研究拿出方案,报市政府审定。
第十二条 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按不低于上一年度当地人均收入的标准发给,同时保留股份年终分红份额。
第十三条 义务兵在服现役期间获得荣誉称号、立功或评为优秀士兵的,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政府民政部门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当年优待金予以奖励:
(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50%;
(二)被大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40%;
(三)荣立一等功的,增发30%;
(四)荣立二等功的,增发20%;
(五)荣立三等功的,增发10%;
(六)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增发5%。
同年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和立功的,按其最高等级增发当年优待金。
第十四条 异地入伍或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队院校学员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员的家属,不享受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待遇。
第十五条 现役军官、志愿兵的配偶,按规定每年享受的探亲假,所在单位不得扣减,探亲期间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不变。
第十六条 各级政府应优先保证优抚所需经费的落实,各级民政部门要将优抚经费及时发放到优抚对象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七条 在本市范围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广东省军人抚恤优待实施办法》及本实施办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八条 本实施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以前颁发的军人抚恤优待的有关规定,同本实施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实施办法为准。



1998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