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计划生育条例

时间:2024-07-07 18:40:1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6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计划生育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计划生育条例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


(1996年3月29日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97年1月1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

条例
第一条 为了依法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推行计划生育必须坚持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工作为主的方针,并依法采取必要的行政、经济措施。

第三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计划生育工作。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是自治县人民政府主管计划生育的职能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计划生育工作。
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服务机构,必须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培训,避孕药具的发放管理和节育技术等服务工作。
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应当协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工作。
第四条 生育孩子必须办理《生育证》。
非农业人口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农业人口(含女方属农业人口的)经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生育第二个孩子。
生育间隔必须在四年以上,由于年龄原因需要缩短生育间隔期的,由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批。
第五条 非农业人口无《生育证》怀孕第二胎,农业人口无《生育证》怀孕第三胎的为超怀。
非农业人口无《生育证》生育第二个孩子,农业人口无《生育证》生育第三个孩子为超生。
无《生育证》怀孕的为计划外怀孕。
无《生育证》生育的为计划外生育。
第六条 自治县境内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办理《生育证》,由女方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后,到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农业人口、城镇居民,乡(镇)所属单位干部、职工办理《生育证》,到所在乡(镇)计划生育管理机构办理。
《生育证》有效期为一年,逾期不育者必须更换新证。
第七条 年满24周岁的女性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非农业人口晚育者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15天。产假期间视为出勤。农业人口实行晚育的,夫妻双方免交3年提留款。
第八条 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人工流产休假30天;引产休假42天;输精管结扎休假7天;输卵管结扎休假30天;放置宫内节育器休假7天;取环休假2天。在规定的假期内视为出勤。
人工流产同时放置官内节育器或输卵管结扎,引产同时施行输卵管结扎的,休假天数可合并计算。
第九条 实行计划生育的已婚育龄夫妇,施行输精(卵)管结扎的奖励50元,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奖励10元。干部、职工的奖励金由所在单位发给;农业人口、城镇居民的奖励金由所在乡(镇)用计划生育事业费支付。
第十条 生育一个孩子后,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妇,给予一次性奖励100元;从办证之月起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10元,直至子女年满14周岁。

奖金和保健费,夫妇双方属干部、职工的,由夫妇双方单位各承担50%;一方是干部、职工,另一方是农业人口或者城镇居民的,由干部、职工所在单位支付;临时工、合同工由使用单位支付到合同期满;双方是农业人口、城镇居民的,由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由所在乡
(镇)用计划生育事业费支付;一方属我县的按上述规定承担50%。
第十一条 夫妻双方均属农业人口生育两个女孩后,一方施行输精(卵)管结扎或者生育一个孩子办理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按自治县《独生子女、青少年两全保险规定》和《农村纯女户夫妻结扎养老金保险办法》给予办理保险。
终身不育或者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干部职工,退休时双方各加发5%的退休金。
第十二条 对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或者个人所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施行绝育手术后,因子女死亡或者其他原因要求复育的,经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免费施行输精(卵)管复通手术,其他费用自理。复育后超生的,补交施行复通手术费,并按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经自治县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鉴定为计划生育手术责任事故引起的后遗症、并发症,必须在指定的医疗单位治疗。治疗期间的医疗费由原施术单位支付,非责任事故发生的医疗费和补助费由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从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造成受术者死亡、残废、
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经自治县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鉴定,评定等级后,按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补助。
第十五条 农业人口、城镇居民夫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或者生育两个孩子后施行长效避孕措施又怀孕的,终止妊娠的手术费给予报销。生育两个孩子后未采取长效避孕措施而怀孕的,必须终止妊娠,费用自理。
第十六条 农业人口、城镇居民超生的,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合并处理:
(一)征收计划外生育费5000元至30000元。计划外生育费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交清。超过规定时限未交清计划外生育费的,每月加收1%的滞纳金;
(二)在未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前,不得享受困难救济和扶贫优待;
(三)不得增加宅基地和承包地面积;
(四)七年内不得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第十七条 干部、职工超生的,按《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处理。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聘用的人员超生的,除按前款规定处罚外,被解聘后七年内不得受聘。
第十八条 未领取《生育证》怀孕第一胎的,必须补办手续;怀孕第二胎或第三胎的,必须终止妊娠。不终止妊娠的,予以征收计划外怀孕费:第二胎征收200元,第三胎征收1000元,直至采取终止措施后再退回本人。
第十九条 计划外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征收500元,与生育有关的医疗费用自理。达不到间隔生育时间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征收1000元至3000元。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500元至5000元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为他人取出宫内节育器、做输精(卵)管复通手术的;
(二)擅自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
(三)个体行医者施行节育手术的;
(四)为超怀、超生者提供生育条件的;
(五)骗取计划生育有关证明的;
(六)有其他妨害计划生育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当事人,征收计划外怀孕费、计划外生育费和作出其他各项处理,属干部、职工的,由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决定。属农业人口、城镇居民、流动人口的,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决定。
罚款必须使用法定部门制发的单据。
计划外怀孕费、计划外生育费和其他罚款,必须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由自治县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使用。
第二十二条 管理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违反本条例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的问题由自治县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施行。




1997年1月14日

北京市企业下岗待工证管理办法

北京市劳动局


北京市企业下岗待工证管理办法
北京市劳动局



第一条 为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强对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的管理和就业服务,促进其分流安置,根据《北京市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地方所属国有企业、区(县)局属集体企业及其下岗待工人员。
第三条 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是《下岗待工证》的主管机关,负责《下岗待工证》的管理及监督检查。
区(县)劳动局负责区(县)属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下岗待工证》的核发。
局、总公司(企业集团)负责所属企业下岗待工人员的资格审查和《下岗待工证》的核发。
第四条 《下岗待工证》由市劳动局统一印制。分别由各区(县)劳动局和各局总公司签发。
第五条 下岗待工人员有分流安置要求的,首先向本企业提出分流安置书面要求,由企业按隶属关系分别报经区(县)劳动局、局(总公司)劳动处审核批准。区(县)劳动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局(总公司)职工交流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的下岗待工登记,并发给《下岗待工证》。
第六条 在下列情况下,收回《下岗待工证》,交发证机关注销:
1.下岗待工人员被用人单位招聘,由用人单位统一上交;
2.下岗待工人员被本企业安置或达到退休年龄时,由企业收回上交;
3.因劳动教养、判刑等,由企业收回上交;
4.下岗待工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由企业收回上交;
5.下岗待工人员两次不接受企业及有关部门分流安置的,收回《下岗待工证》;
6.下岗待工人员两次无故不参加有关部门的职业指导和转岗转业培训的,由发证机关收回《下岗待工证》。
第七条 《下岗待工证》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转借、丢失。
第八条 《下岗待工证》有效期为一年。下岗待工人员应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内,按照《下岗待工人员管理办法》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延期手续。逾期未办理延期手续的、不再视为下岗待工人员。
第九条 《下岗待工证》封面印有“北京市企业下岗待工证”字样,并附有洽谈会入场券四张,做为参加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职业介绍机构举办的招聘洽谈会证明。
《下岗待工证》贴持证人一寸免冠照片,加盖发证机关印章有效。
第十条 本办法自1996年8月1日起执行。
北京市企业城镇职工下岗待工人员花名册
年 月 日
--------------------------------------------
序号| 姓名 |性别|出生日期|文化程度|技术特长|下岗原因| 下岗时间 |备注
--|----|--|----|----|----|----|---------|---
| | | | | | |年 月至年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填报企业(章) 主管单位或区(县)劳动局(章)
年 月 日

---------------------------------------
| | |
| | |
| 北京市企业下岗 | 1.此证是下岗待工人员的下岗待工证 |
| |明。下岗待工人员凭证可享受规定的服务 |
| 待 |项目。 |
| | 2.填写时用钢笔、毛笔。 |
| 工 | 3.此证应妥善保管,不得涂改、转借。|
| |过期无效。 |
| 证 | 4.下岗待工人员一经安置将证交回发 |
| |证机关。 |
| 北京市劳动局印制 | |
| | |
| | |
---------------------------------------

---------------------------------------
| ---------- | |
| | | |身份证号□□□□□□□□□□□□□□□□|
| | 照 | | |
| | | |姓名____性别__ |
| | 片 | |出生日期_____民族____ |
| | | |文化程度_____专业特长_____ |
| |(发证机关盖章)| |家庭地址______________ |
| | | | ______________ |
| ---------- |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 |
|序 号:________ | |
|发证机关:________ | |
|发证日期:________ | |
|有效期: 年 月至 年 月| |
| 至 年 月 | |
---------------------------------------

转岗转业培训记录
----------------------------
日 期 | 培训单位 | 培训内容 | 是否结业
------|------|------|-------
| | |
------|------|------|-------
| | |
------|------|------|-------
| | |
----------------------------

职业介绍记录
----------------------------
日期 | 介绍单位 | 经办人
------|------------|--------
| |
------|------------|--------
| |
------|------------|--------
| |
----------------------------

-----------------------
| | |
| 招工招聘 | 招工招聘 |
| 洽谈会 | 洽谈会 |
| 入场券 | 入场券 |
| 4 | 2 |
| | |
|----------|----------|
| | |
| 招工招聘 | 招工招聘 |
| 洽谈会 | 洽谈会 |
| 入场券 | 入场券 |
| 3 | 1 |
| | |
-----------------------



1996年7月25日

印发《肇庆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肇庆市人民政府


肇 府[2004]15号




印发《肇庆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肇庆市名人档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肇庆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三月十七日







               




肇庆市铭人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著名人物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广东省名人档案管理办法》,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著名人物(简称名人,下同)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由市档案局(馆)负责。市档案局(馆)内设名人库,专门管理全市名人档案。

  第三条 市档案局(馆)名人库是永久保存全市名人档案的中心。

  第四条 名人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为:
  (一)制订名人档案收集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名人的入库范围和对象;
  (三)负责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
  (四)开展或参与对名人的研究;
  (五)组织名人档案的展览;
  (六)开展名人档案咨询服务;
  (七)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八)其它相关的工作。

  第五条 入库名人的范围为:历代肇庆籍(包括在市外或在国外的肇庆市籍人士)或曾在肇庆境内长期活动过的非肇庆籍的政界、军界、工商界、科学文化界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官员、专家和社会贤达及其他重要人物,具体标准是:
  (一)政界:担任过市级(正职)以上职务的政府官员及其他著名政治家(包括相当级别的各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人士领导人);
  (二)军界:授予大校以上军衔或担任正师级以上职务及其他著名军事家;
  (三)工商界:在国内或国外有影响和名望的企业家、实业家;
  (四)科学技术界:担任国家级科学、工程院士以及在某项科学技术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较深造诣、有突出成就的专家、学者;
  (五)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界:有重要影响、有较深造诣、有突出成就的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医学家、体育工作者等;
  (六)宗教界的著名人物;
  (七)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人士,著名民间(匠)人;
  (八)有名望的祖籍肇庆的华侨领袖及外籍华人;
  (九)对国家和社会有突出贡献或有社会声望的人士;
  (十)长期在我市境内活动过的有影响的外国人。

  第六条 名人档案收集的内容:
  (一)反映名人一生经历及其主要活动的生平材料,如自传、传记、回忆录等;
  (二) 反映名人职务活动的材料,如文章、报告、演讲稿、日记等;
  (三) 反映名人成就的材料,如著作、研究成果、书画等;
  (四)社会对名人研究、评价的材料,如纪念性、回忆性材料,研究介绍材料等;
  (五)与名人有直接关系的材料,如各类证书、谱牒、集函等;
  (六)反映名人活动的音像(录音带、录象带、照片)、实物等载体形式的材料;
  (七)名人口述的历史材料等。

  第七条 收集名人档案的形式:
  (一) 据《档案法》及其它档案法规进行征集;
  (二)有关机构依据国家规定,向市档案局(馆)移交有关名人档案;
  (三)档案所有者将档案向市档案局(馆)捐赠、寄存、出售;
  (四)对其它档案馆及其它部门(如图书馆、博物馆)保管的名人档案进行复制或交换;
  (五)对流散在市外、境外的名人档案进行购买、复制或交换;
  (六)其它由市档案局(馆)与档案交献者协商的形式。

  第八条 市档案局(馆)对收集的名人档案都要与移交人办理档案交接手续,填制清单,一式二份,市档案局(馆)与移交人各执一份。

  第九条 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局(馆)捐赠档案,市档案局(馆)要向捐赠人颁发证书,并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十条 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局(馆)寄存名人档案,市档案局(馆)要与寄存人办理寄存协议,并颁发寄存证书。

  第十一条 名人档案所有者向市档案局(馆)出售名人档案,市档案局(馆)要与出售人签定购买协议。

  第十二条 市档案局(馆)应组成专家组,对收集到的名人档案进行鉴定审查。

  第十三条 名人档案应以每个名人为单位设立全宗;其全宗内档案的分类、编目、鉴定等工作按照档案整理的有关原则与方法进行。

  第十四条 市档案局(馆)应按照国家关于档案保管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配备先进的设备,科学保管,保证安全,防止名人档案、丢失或损坏。

  第十五条 名人档案的服务形式有:
  (一) 向有关部门提供名人档案;
  (二) 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名人研究学术活动;
  (三) 配合文化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及其它纪念活动,举办名人档案展览;
  (四) 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服务与咨询;
  (五) 为文化界创作提供档案服务;
  (六)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境外提供名人档案。

  第十六条 个人捐赠或寄存的名人档案,如本人或亲属有要求,可对其中须保密部分进行保密或控制利用。

  第十七条 属有关机构及本人或亲属捐赠或寄存的名人档案,对当事人应提供优先或免费服务。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档案局(馆)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