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上海市奉浦大桥经营管理办法

时间:2024-06-16 08:40:1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2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奉浦大桥经营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奉浦大桥经营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目的)
为了加强奉浦大桥(以下简称大桥)的管理,规范大桥的经营管理活动,保护大桥设施,保障大桥交通畅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大桥、大桥附属设施和大桥安全保护区域。
大桥附属设施,系指收费、通讯、安全、消防、监控、照明、排水、测量、服务等设施。
大桥安全保护区域,系指大桥主体垂直投影面两侧各60米范围内的陆域和水域,引桥垂直投影面两侧各30米范围内的陆域。
第三条 (特许授权)
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奉浦大桥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桥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大桥的特许经营权。
大桥公司自大桥正式建成通车之日起,负责大桥通行费的征收,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安全保护工作。
第四条 (政府部门职责)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大桥上的车辆通行管理,维护大桥上的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
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维修、养护、安全保护的监督管理。
海上安全监督部门负责从大桥下通过的船舶、设施的高度和宽度控制,大桥上、下游相当范围内船舶停泊宽度的控制,以及大桥下通航秩序的管理。
第五条 (维修养护义务)
大桥公司应保证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的完好、安全,并履行下列义务:
(一)合理安排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计划,报经公路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二)执行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技术标准,保证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质量;
(三)定期对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进行检测。
大桥公司可委托其他企业负责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的全部或部分维修、养护工作。
第六条 (维修养护要求)
对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应避让车辆通行高峰,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作业人员穿着安全识别服装,夜间作业时须穿着有反光标志的服装;
(二)作业车辆设置反光标志;
(三)在施工作业区设置明显的交通标志及安全围栏,并相应设置车道引导标志,夜间须设置黄色频闪警告灯或使用反光安全标志。
因大桥和大桥附属设施日常维修、养护工作的需要,大桥公司可在大桥范围内采取局部性的封闭措施。
第七条 (安全保护)
大桥公司应定期对大桥安全保护区域的状况进行调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凡需在大桥安全保护区域内从事打桩、挖掘、顶进等作业的,建设或施工单位应提出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在征求大桥公司的意见后,按规定报经公路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批准。
第八条 (通行管理的相关义务)
大桥公司应履行下列与大桥通行管理相关的义务:
(一)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在大桥范围内设置足够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交通设施和标志,并视车辆通行情况和疏解交通的需要,设置临时性交通标志;
(二)装置用于管理、控制大桥范围内车辆通行的设备;
(三)设置充足的消防器材,并落实消防措施;
(四)保持大桥控制中心与市、区、县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管理部门以及市应急救援中心的通讯畅通。
第九条 (特殊情况下的要求)
遇有迷雾、强风等恶劣天气、重大突发事件或其他不可抗力情况,导致轮渡停航时,大桥公司应按有关规定和预先确定的方案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大桥的安全、畅通。
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桥公司不得擅自封闭整座大桥。但遇有危及大桥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或其他不可抗力情况时除外。
大桥公司按前款规定封闭整座大桥,应同时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条 (超载车辆的通行)
凡需在大桥上通行超出大桥限载标准的车辆,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在5天前与大桥公司进行协商,经大桥公司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可通行。
大桥限载标准,由公路管理部门根据大桥的技术标准另行确定。
第十一条 (通行费的征收和使用)
除正在执行任务的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警车、军车和其他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外,所有在大桥上通行的车辆由大桥公司征收大桥通行费。
大桥通行费收入,应专项用于大桥建设贷款的偿还、大桥的日常维护以及大桥的扩建、配套工程的建设。
第十二条 (通行费标准)
除市人民政府另有规定外,大桥通行费的标准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市区黄浦江大桥的通行费标准执行。
第十三条 (收费方式)
在大桥上通行的车辆按核定吨位标准,实行一车一票的收费方式。过桥票由大桥公司统一出售。
公交车辆的大桥通行费征收办法,由大桥公司报市有关部门另行确定。
第十四条 (清理费和牵引费收取)
在大桥上通行的车辆发生流漏、散落、飞扬杂物等造成大桥污染的,大桥公司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收取清理费。
车辆在大桥上因故不能行驶的,由大桥公司负责牵引,并按规定收取牵引费。
清理费和牵引费的标准由大桥公司拟订,报市物价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十五条 (补罚票款和赔偿)
凡逃票或使用假票、废票的,由大桥公司按该车辆通行费标准的10倍补罚票款。
凡造成大桥或大桥附属设施损坏的,当事人应向大桥公司赔偿直接经济损失。
第十六条 (特许经营权的收回)
大桥公司偿还大桥建设的全部贷款并完成大桥的扩建和全部配套工程的建设后,其对大桥的特许经营权由市人民政府无偿收回。
第十七条 (特许经营权的取消)
大桥公司未履行本办法规定的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市人民政府可取消其对大桥的特许经营权,并视其情节责成有关部门作出处理。
第十八条 (行政处罚)
对违反有关大桥上交通安全、大桥安全保护和大桥下航运安全的规定的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路管理部门和海上安全监督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 (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5年10月17日

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 等


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1985年8月30日,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 劳动人事部


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劳动人事部下达的《关于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若干问题的规定》执行。现结合高等学校的情况和特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教职员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
(一)职务名称
1.教学人员。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职务分列。
2.科研人员和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确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
3.实验人员。按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分列。
4.行政人员。高等学校按正副院(校)长、研究生院正副院长、正副教务长、正副总务长、正副处长、正副科长(正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分列。
其他需要新增加的职务名称,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另列。
(二)教职员的结构工资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个部分组成。
1.职务工资。按教职员职务分列工资等级,一职数级,相近职务之间工资额上下交叉。
(1)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一)
(2)高等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二)
(3)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参考表(见附表三)
(4)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见附表四)
(5)政治工作人员参照同级行政人员工资标准执行。
(6)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各有关主管部门同类人员的职务工资标准执行。
2.基础工资、工龄津贴、奖励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执行。
(三)高等学校的工人,原则上执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的结构工资制及其工资标准。
生产性工人岗位(技术)工资标准,由学校参照国家机关工人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标准表,结合学校的特点拟定,但需报经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实施工资改革的补充规定
(一)各校要按教育部制定的编制标准的暂行规定,核定编制,定编定员。并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教育部对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和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名称系列有关规定、职责规范、人员结构比例、人数限额,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整,明确职务,制定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制度。
(二)教学人员中凡按照1960年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和1982年教育部《关于当前贯彻执行〈暂行规定〉的实施意见》,在1983年9月1日以前已经确定有教师职务并且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律按其职务领取相应的职务工资。
(三)高等学校正副院(校)长的最低职务工资标准,要根据学校规模大小、专业设置数量和有权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点的情况确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由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教(教育)厅(局)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中央部属高等院校,由主管部门审批。一般院(校)正副院(校)长,可执行正副院(校)长五级职务工资标准;少数院(校)正副院(校)长,可执行正副院(校)长六级职务工资标准。研究生院正副院长、教务长、总务长的职务工资标准,根据干部主管部门批准的职级待遇,可以执行副院(校)长或处长的职务工资标准。
(四)高等学校的党委书记、副书记,分别执行院(校)长、副院(校)长的职务工资标准;系级或相当系的单位专职党总支书记,执行处长或副处长的职务工资标准。
(五)教师兼任相当副科长以上领导职务,实行任期制的,职务工资按所担任两种职务中职务工资高的一种确定。
(六)教职员调到“老、少、山、边、穷”地区和条件特别艰苦地区做教育工作的,待遇从优。
(七)高等学校派往国外学习人员中的国家正式职工,凡属1985年6月30日在册的,列入这次工资制度改革范围,新定工资发放期限,按国家对出国学习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八)建立学校基金的高等学校,根据国家规定,由主管部门核定其收入分成的比例和各项基金的比例。用于奖励基金的只能是一少部分,多发的奖金按规定缴纳超限额奖金税。
(九)高等学校附属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随同教育部门办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一起进行,执行同一的工资标准,增加的工资从1985年1月1日起发给,其中由四类工资区提高到五类工资区增加的工资,从7月1日起发给。其他附属事业单位均和高等学校校本部工资制度改革同时进行,增加的工资从1985年7月1日起发给。
(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教、教育厅(局)可以依照本方案,在不高于本方案职务工资标准的原则下,制定适合本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含部属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审核,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抄送国务院工资制度改革小组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人员的职务名称和职务工资标准,可参照“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参考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中央部门所属高等专科学校,应执行当地政府制定的工资标准。
(十一)高等学校教职工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

附表一:
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六类工资区)
--------------------------------------------------------------------------
| |基| 职务工资标准 |
|职 务|础|----------------------------------------------------------|
| |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 |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 授|40|315 |260 |215 |190 |165 |150 |140 |130 |120 | |
|------|--|----|----|----|----|----|----|----|----|----|----|
| | |* |* | | | | | | | | |
|副教授|40|190 |165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 91 | 82 |
|------|--|----|----|----|----|----|----|----|----|----|----|
| | | |* | | | | | | | | |
|讲 师|40| |110 |100 | 91 | 82 | 73 | 65 | 57 | | |
|------|--|----|----|----|----|----|----|----|----|----|----|
|助 教|40| | | 57 | 49 | 42 | 36 | 30 | | | |
--------------------------------------------------------------------------
单位:元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 | | | | | | |
----------------|----|----|----|----|----|----|----|
* |* | | | | | | | | |
355 |300 |255 |230 |205 |190 |180 |170 |160 | |
----|----|----|----|----|----|----|----|----|----|
* |* | | | | | | | | |
230 |205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1 |122 |
----|----|----|----|----|----|----|----|----|----|
|* | | | | | | | | |
|150 |140 |131 |122 |113 |105 | 97 | | |
----|----|----|----|----|----|----|----|----|----|
| | 97 | 89 | 82 | 76 | 70 | | | |
------------------------------------------------------------
注: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指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
之和)的人员。

附表二:
高等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六类工资区)
----------------------------------------------------------------------------
| |基| 职务工资标准 |
| 职 务 |础|----------------------------------------------|
| |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 |资| | | | | | |
|--------------------|--|----------------|----|----|----|----|----|
| | |* |* | | | | | | |
|院(校)长 |40|215 |190 |165 |150 |140 |130 |120 |110 |
|--------------------|--|----|----|----|----|----|----|----|----|
| | | |* | | | | | | |
|副院(校)长 |4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 91 |
|--------------------|--|----|----|----|----|----|----|----|----|
|处长 |40| | |130 |120 |110 |100 | 91 | 82 |
|--------------------|--|----|----|----|----|----|----|----|----|
|副处长 |40| | |110 |100 | 91 | 82 | 73 | 65 |
|--------------------|--|----|----|----|----|----|----|----|----|
|科长(主任科员) |40| | | 91 | 82 | 73 | 65 | 57 | 49 |
|--------------------|--|----|----|----|----|----|----|----|----|
|副科长(副主任科员)|40| | | 73 | 65 | 57 | 49 | 42 | 36 |
|--------------------|--|----|----|----|----|----|----|----|----|
|科员 |40| | | 57 | 40 | 42 | 36 | 30 | 24 |
|--------------------|--|----|----|----|----|----|----|----|----|
|办事员 |40| | | 42 | 36 | 30 | 24 | 18 | 12 |
----------------------------------------------------------------------------
单位:元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
| | | | | |
----------------|----|----|----|----|----|
* |* | | | | | | |
255 |230 |205 |190 |180 |170 |160 |150 |
----|----|----|----|----|----|----|----|
|* | | | | | | |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1 |
----|----|----|----|----|----|----|----|
| |170 |160 |150 |140 |131 |122 |
----|----|----|----|----|----|----|----|
| |150 |140 |131 |122 |113 |105 |
----|----|----|----|----|----|----|----|
| |131 |122 |113 |105 | 97 | 89 |
----|----|----|----|----|----|----|----|
| |113 |105 | 97 | 89 | 82 | 76 |
----|----|----|----|----|----|----|----|
| | 97 | 89 | 82 | 76 | 70 | 64 |
----|----|----|----|----|----|----|----|
| | 82 | 76 | 70 | 64 | 58 | 52 |
------------------------------------------------
注: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工资标准(指基础工资加职务工资之
和)的人员。

附表三:
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参考表
(六类工资区) 单位:元
--------------------------------------------------------------------------------------------------------------------
| | | 职务工资标准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 | |----------------------------------------------|----------------------------------------------|
|职 务|基础工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校 长| 4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 91 |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1 | |
|------|--------|----|----|----|----|----|----|----|----|----|----|----|----|----|----|----|----|
|副校长| 40 | |130 |120 |110 |100 | 91 | 82 | | |170 |160 |150 |140 |131 |122 | |
|------|--------|----|----|----|----|----|----|----|----|----|----|----|----|----|----|----|----|
|科 长| 40 | |100 | 91 | 82 | 73 | 65 | 57 | 49 | |140 |131 |122 |113 |105 | 97 | 89 |
|------|--------|----|----|----|----|----|----|----|----|----|----|----|----|----|----|----|----|
|副科长| 40 | | 82 | 73 | 65 | 57 | 49 | 42 | 36 | |122 |113 |105 | 97 | 89 | 82 | 76 |
|------|--------|----|----|----|----|----|----|----|----|----|----|----|----|----|----|----|----|
|科 员| 40 | | 57 | 49 | 42 | 36 | 30 | 24 | | | 97 | 89 | 82 | 76 | 70 | 64 | |
|------|--------|----|----|----|----|----|----|----|----|----|----|----|----|----|----|----|----|
|办事员| 40 | | 42 | 36 | 30 | 24 | 18 | 12 | | | 82 | 76 | 70 | 64 | 58 | 52 | |
--------------------------------------------------------------------------------------------------------------------
注:1.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指基础工资加职务
工资之和)的人员。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上述工资标准的范围内,制定本地区所属高等专科学校行政人员的工资标准。
3.少数学校规模较大,专业设置较多的也可以设处,设处的不要设科。

附表四:
高等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基础工资、职务工资标准表
(六类工资区)
--------------------------------------------------------------------
| |基础| 职务工资标准 |
| 职 务 | |----------------------------------------------|
| |工资|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
|----------|----|----------|----|----|----|----|----|----|
| | |* | | | | | | | |
|高级实验师| 40 |165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 91 |
|----------|----|----|----|----|----|----|----|----|----|
|实 验 师| 40 | |100 | 91 | 82 | 73 | 65 | 57 | 49 |
|----------|----|----|----|----|----|----|----|----|----|
|助理实验师| 40 | | 57 | 49 | 42 | 36 | 30 | 24 | |
|----------|----|----|----|----|----|----|----|----|----|
|实 验 员| 40 | | 42 | 36 | 30 | 24 | 18 | | |
--------------------------------------------------------------------
单位:元
------------------------------------------------------------
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两项合计 |
----------------------------------------------------------|
八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
|* | | | | | | | | |
82 |205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1 |122 |
----|----|----|----|----|----|----|----|----|----|
| |140 |131 |122 |113 |105 | 97 | 89 | |
----|----|----|----|----|----|----|----|----|----|
| | 97 | 89 | 82 | 76 | 70 | 64 | | |
----|----|----|----|----|----|----|----|----|----|
| | 82 | 76 | 70 | 64 | 58 | | | |
------------------------------------------------------------
注:1.表列带*符号的工资标准,这次改革只适用于该职务中本人现行工资接近上述工资标准(指基础工资加职务
工资之和)的实验技术人员。
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确定有工程技术职务的,可以执行国家机关工程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确定有教学职务的,
可以执行高等学校教学人员工资标准。


录音录像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广播电影电视部


录音录像资料管理暂行规定
广播电影电视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录音录像资料的收集和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录音录像资料,促进广播、电视及录音录像事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录音录像资料事业的根本宗旨是为广播电视事业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录音录像资料,是指各种具有保存和参考价值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含激光唱片)、激光视盘以及有关文字、图文资料。

第二章 录音录像资料馆的设立
第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综合性的音像资料馆,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审核,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广播电影电视部备案。计划单列市原则上不设立音像资料馆,如确需设立,由计划单列市政府报省级广播电视厅(局)审核后,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批准。
第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音像资料馆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必须是独立的事业单位;
(二)人员编制不得少于10人;
(三)要有必要的办公用房、库房和内部观摩厅;
(四)要有价值30万元以上的机器设备;
(五)建馆初期要有必要的开办费,建馆后每年要有专款用于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第六条 录音录像资料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级管理的原则,维护录音录像资料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利用。
中国录音录像资料馆受广播电影电视部的领导和监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音录像资料馆受本行政区域的广播电视厅(局)领导和监督。
第七条 各录音录像资料馆每年应将所存的录音录像资料片目及业务工作情况,书面报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备案。

第三章 录音录像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第八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录音录像出版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分别负责向中国录音录像资料馆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录音录像资料馆提供其制作播出或出版的录音录像资料。其中播出带和出版带应在播出或出版之日起60日内提供;其它资料可于播出、出版或
制作完成后90日内提供。
第九条 录音录像资料馆要结合广播电视工作的实际,搜集真正有参考价值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录音录像资料,更应注意搜集本行政区域具有地方特色的录音录像资料。
第十条 淫秽片不得收集、保存。对内容反动或有个别淫秽镜头,而在政治上、艺术上确有参考价值的片子,收集后要严格管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领导批准后只能向极少数有关人员提供参考,不得交换和组织观摩。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向中国录音录像资料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音录像资料馆捐赠、寄存、转让其所拥有的录音录像资料。
录音录像资料馆可根据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存价值,作出接受捐赠、寄存、转让的选择。
第十二条 录音录像资料馆进口录音录像资料,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 录音录像资料的保管,要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
库房温度保持在18-24℃、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避开30奥斯特以上的磁场,要特别注意防尘、防光、防辐射。通风要符合国家标准。
要加强防盗、防火等安全保卫工作。
带子要定期缠绕。经常使用的节目以使用复制版为宜。

第四章 录音录像资料的使用
第十四条 录音录像资料馆保存的录音录像资料应主要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亦可按分类向社会提供服务,但不得直接用于公众的文化娱乐活动。
第十五条 录像(电影)资料片(特别是故事片)均不得在社会上发行和放映。
为配合学术研究或其他有关活动,确需内部观摩,应经省级广播电视厅(局)领导批准,并对观摩片内容严格把关。不得扩大观摩对象范围,不得做广告宣传,不得公开售票。
组织内部观摩活动,应在资料馆的内部放映室进行,严格控制观摩场次和观摩人数。未设内部放映室的资料馆,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设立放映室。
在资料馆内部放映室以外为某些重要任务提供服务时,须经广播电视厅(局)领导批准,并派专人监片,严禁偷录、复制。任何个人不得索借资料片。
第十六条 录音录像资料馆可互相交换录音录像资料,但不准另行出借、出租交换来的录音录像资料。
第十七条 向录音录像资料馆捐赠、寄存录音录像资料的单位和个人,对所捐赠、寄存的资料有优先使用权,并可对捐赠、寄存的录音录像资料提出限制使用的意见。
第十八条 录音录像资料馆应当维护录音录像资料在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的权益。
第十九条 使用录音录像资料馆的馆藏资料,应按规定办理手续。

第五章 奖罚
第二十条 在录音录像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和提供使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录音录像资料馆给予表扬或物质奖励。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以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责令赔偿;触犯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保管录音录像资料发生超额损伤的;
(二)损毁、丢失和擅自销毁录音录像资料的;
(三)未经批准擅自观摩、转录、复制播放录音录像资料的;
(四)出租、出借录音录像资料牟利的;
(五)利用录音录像资料泄露国家秘密的;
(六)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录音录像资料制作、发行录音录像制品的;
(七)非法携带录音录像资料出境的。
第二十二条 依照本规定,逾期未如数向录音录像资料馆提供录音录像资料或借用未能如期归还的,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和广播电影电视部责令如数提供或归还外,可对直接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处以罚款。罚款一律上缴国库。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广播电影电视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厅(局)所辖的录音录像资料馆。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由广播电影电视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广发录字(1987)103号同时废止。



1992年5月6日